大齡備孕女性的中醫調理方法
從中醫角度來看,往往因為肝腎兩虛、氣血不足,使女子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也比較容易流產,因為“腎主生殖”,腎之陰陽是受孕的基礎,而卵母細胞的減弱,正是腎氣漸消的一個表征,所以認為腎虛直接影響孕育。因此,孕前補益肝腎、調經理帶,增強體質,是中醫必行之事。準媽媽想健康順利地度過孕期,不妨在孕前好好調理一下身體。
經絡調理第一步:調經
“月經”是女性獨特的生理特點,而且與生育能力密切相關。《內經》里講: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14歲的女子月經初潮,以后建立了月經規律.才具備生育能力。“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過了49歲,生殖能力就慢慢失去。
中醫的醫理認為女性月事,屬奇精八脈內的沖脈、帶脈、任脈三經的循環,這種循環會經過數十個穴道。如果有阻礙,會導致很多疾病,因此應該十分重視。
月經不調是一種婦科常見病,月經失調現象的出現,預示著正常的生理過程也發生了故障。如果女性長時間的存在月經失調的情況,會引起一些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嚴重的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所以要引起女性朋友的重視。
溫補氣血調順月經
調經重在調氣血。月經不調多由寒凝、氣郁、血虛、腎虛等原因引起的氣血不調,艾灸補氣血,導引推拿行氣血,是解決月經不調的有效方法,艾灸調理月經要選好時間,于經前一周開始調理效果最為明顯。兩者配合,可溫通氣血、扶正祛邪、調節臟腑功能活動,有延緩衰老、強身健體、調理月經不調的功效。
經絡調理第二步:升體溫
如果月經正常,氣血通暢,下一步就可以通過體溫的變化,看排卵是否正常。正常人的體溫,排卵后在孕酮的作用下體溫會上升0.3~0.5℃。持續14天,然后體溫下降。如果只是體溫上升3、5天后就下降了,或是一直沒有升高的跡象,說明排卵可能有問題,那么就要對癥治療。
陽氣是維持體溫的能量源。孕育是陰陽相搏的過程,女性形體屬陰,容易陽氣不足。孕育之前要注意充足陽氣,為排卵創造適宜的體溫環境。
溫灸提升氣血能量
溫灸的原理來自于中醫傳統外治法,通過熱性使藥力直接作用于相應臟腑反應區與多氣多血的經穴,在由表及里清理人體上中下三焦毒素的同時,補益人體陽氣,使與經絡有關的各類健康問題得到整體改善,氣血能量提升,濡養胞宮、胞脈,刺激卵泡生長,壯大卵泡、增強活性能力。
經絡調理第三步:暖胞宮
宮寒,是指婦女腎陽不足,胞宮失于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宮寒的主要癥狀。宮寒與西醫臨床常見的一些婦科急慢性炎癥(如: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等)相類似。
宮寒常導致準媽媽的卵巢疾病的發生。中醫所講的胞宮受損,溫煦氣化不足,腎氣虛寒就是講的這個道理,由于卵巢疾病宮寒引起的功能低下直接影響卵巢正常的排卵功能,影響卵巢正常的內分泌功能,造成排卵障礙,或不排卵,或卵泡過小,導致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從而影響正常的月經,影響女子正常的受孕生育。
宮寒還會造成子宮本身疾病的發生。子宮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地方,也是精子通過到達輸卵管和卵子結合的必經通道,子宮疾病引發宮寒必然影響女子生殖系統的正常內分泌,進而影響正常的月經,引發月經不調,同樣影響精子和卵子的正常結合,使之無法形成受精卵。更影響受精卵在子宮著床后的正常生長,發育。從而影響正常的受孕生育。
最嚴重的是宮寒同樣容易導致輸卵管功能的不調和低下,甚至輸卵管完全喪失自身正常的功能,這樣就很容易出現由于輸卵管疾病因素而導致的宮寒。由于輸卵管本身功能的下降,輸卵管末端(傘部)撿拾"卵子"的作用,以及輸卵管的正常蠕動作用,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樣最終導致卵子和精子不能很好的結合,甚至根本無法結合形成受精卵,從而必然影響正常的受孕生育。
溫陽灸,溫養元氣
子宮是女人身體里最怕冷的地方,女性由于先天體質較弱,體內“陽氣”不足,平時就怕冷、手腳發涼。受到寒冷刺激后,易出現“宮寒”。一方面如愛吃冷飲,空調溫度過低,冬天衣著單薄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致“宮寒”。另一方面過度疲勞或情緒變化會損傷陽氣,導致宮寒。宮寒使女性月經延后,影響排卵,難以懷孕或不孕。而子宮溫度偏低,不適合胎兒生長,即使懷孕也易流產,所以女性在備孕前調理子宮,十分必要。
溫陽灸是溫腎固本培元,擅長補益人體元氣。對宮寒等女性問題,可針對體質,在局部穴位施以技巧性刺激,使藥性在艾熱的放大作用下,存儲于穴位,并隨著經絡的傳導釋放到全身,調節臟腑功能。達到祛寒除濕,打通經絡,調和氣血的功效。
中醫調理第四步:養氣安神
中醫有女子多妒不孕的說法。意思是心胸狹窄、經常生氣、嫉妒可能會導致肝氣郁結會影響脾,影響受孕。很多女性身體健康但是精神壓力大導致難以懷孕。如果女性憂郁脆弱,經常悶悶不樂,多愁善感,或脾氣暴躁易生氣,都是氣不順、神不安的表現。
經穴疏肝好養生,肝是氣機升降的樞紐。女性肝氣不暢肋部常可觸及氣泡樣的結節顆粒,可通過推拿刷肋(用手掌從上往下摩)疏散郁結之氣,使氣機順暢。失眠是孕育的不利因素。失眠多是“陽不入陰”所致。晚上睡覺本該潛陽入里,因為身體陰陽失衡,氣機紊亂,陽氣不能按時入里,還停留在體表運轉,使得人處于興奮狀態難以入睡,久之則成失眠。
這時候通過點穴順氣來調理經絡,理順氣機,使得氣出入有常,升降有序,有利于減輕失眠,提高睡眠質量,以充足的休息促進體內恢復陰陽平衡的狀態。比如:肝俞、膻中、期門、陽陵泉、太沖等等。點穴以有酸痛為度,一次1—2分鐘,每穴點3次。
艾灸,解救冬天里的“冷宮”
冬季宮寒
陽氣始降,陰寒自生。女人,一旦陽氣逐漸被陰氣所勝,則陰寒滋生,宮寒的女人則最怕的是陰寒滋生,身體失去陽氣的溫煦。這時,會出現手腳冰涼,痛經、腰痛等癥狀,影響女性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和痛苦。
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宮寒,都應該積極調理,以免造成如不孕等更加嚴重的危害。中醫調理是我們常用的一種調理方法,也是調理宮寒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
中醫治療宮寒的原則多是溫補腎陽來暖宮,而溫陽灸是溫腎固本培元方法中的佼佼者。
中醫治療宮寒也分外治和內治,內治為藥物,而外治就是針灸、拔火罐、推拿、艾灸等。用的比較多的是溫陽灸,對于虛寒癥是最合適的。艾灸操作起來比較容易,可自行在家實施,但注意要規范操作,或由專業人士指導,遵循安全的原則。
調理宮寒的四大奇效穴
艾灸治療宮寒有幾個非常有效的穴位,現分享如下:
第一穴是氣海穴,該穴位于人體下腹部,在肚臍下1.5寸的位置,灸此穴還對月經不調、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第二穴是關元穴,在臍下三寸。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怕冷等癥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
第三穴在肚臍中心,又叫神闕穴,是任脈上的一個要穴。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于神闋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第四穴是腰部命門穴,命門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可配合其旁開1.5寸的腎俞穴。艾灸命門穴和腎俞穴可強腎固本,治療女性虛寒性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
溫陽灸的操作
溫陽灸每天1次,每次30-40分鐘,時間一般多是根據身體條件決定,灸后喝溫開水。不然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自己做艾灸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因為不易控制導致局部皮膚會出皰,雖然中醫認為這是產生療效的標志之一,但要注意皮膚護理,避免水皰破虧后繼發感染。
另外,再教你一個小妙招,就是通過泡腳也可以改善宮寒的癥狀。將艾葉或姜用紗布包好,放入盆內煮開,堅持每天泡腳,能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改善宮寒的諸多癥狀,還能配合溫陽灸產生協同療效。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