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丁教授淺聊一個家庭生幾個孩子比較好
說起北大丁教授,很多經常刷網絡視頻的人一定會熟悉。他曾經有一條視頻吐糟說自己給女兒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稱女兒完美避開了父母的“學霸基因”,就是一個典型的學渣。
學霸牛人和女兒
丁教授,本名丁延慶,自稱學霸,一點問題沒有,他現在是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教育學院副教授。丁延慶在6歲的時候,就能背字典,被成為神童,后來一路學業輝煌,考上了北大,后來又去海外哥倫比亞大學留學,這樣的人生簡歷確實牛。他的太太也是高知,沒想到的是女兒反而不是很熱愛學習。
丁教授說“(女兒和我比)差太遠了!這就是天道,沒辦法,你必須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樣?她就這樣。”
丁教授于是不再糾結女兒的學習,不去關注成績,轉而著重幫她提升能力,找到孩子喜歡的興趣愛好所在。
對于孩子的教育,丁教授說“無論汲取哪方面的知識、無論獲得哪方面的教育,都是極為重要的,對孩子后來的學習、乃至一生的成長,都起著最關鍵的奠基作用。
一個家庭有幾個孩子最合適?
最近,丁教授在抖音賬號探討了一個家庭有幾個孩子比較合適的話題。眾所周知,我國此前一直以來都在采用獨生子女政策,但是這也帶來很多問題。丁教授說“特別重要的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人口結構不合理。新一代年輕人的數量,相對于老年人來說是比較少的。社會越來越向少子化方向發展。“
丁教授所說人口結構的變化,通過數據可以更明確的看出趨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結果表明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為1200萬人,總和生育率為1.3,比2019年的出生人口減少了265萬人,降幅高達18%。反觀老齡群體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000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3.50%,這個數據還將繼續增長。
丁教授說“作為學者,我會勸現在的年輕人,在生育觀這方面,應該考慮長久些,多考慮整個社會和自己長遠的未來。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生育的決策,要生幾個孩子,是不是就生一個孩子比較好。“
可以說丁教授關于生育的建議是非常的宏觀和具有前瞻性。但是如今的年輕人卻不這么認為,高昂的房價,不穩定的工作,無刻不在的生活壓力,巨大的教育成本,都讓年輕人對于婚育望而卻步。
現在不想生不代表未來。
盡管年輕人有這么多不愿生的理由,但是這只是現在,沒有人能保證過5年、10年依然不想要孩子。也許等到那時候事業穩定了,夫妻感情也逐漸平淡,可能會改變曾經的想法。其實很多人就是這樣,中國有超過5000萬的不孕不育群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年齡大了導致的生育困難。
很多年輕人覺得晚婚晚育不是事,但是等到真的頻發去生殖科才后悔莫及。數據就是例證,40歲以上的女性自然懷孕幾率小于5%,高齡產婦孕產相當艱難。隨著年齡的增加,卵巢功能老化,卵子的質量和數量都下降,受孕成功率大大降低。即便成功受孕,胎兒畸形、流產的幾率也大大增大。
張欣博士強調,其實女性在30歲后,就要定期進行生育力檢測,并根據卵巢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35歲以后女性的整體生育能力減半,卵巢功能開始急劇下降!而凍卵是很多女性可以考慮的一個事情,在女性身體情況良好的時候,提前將健康的卵子取出并進行冷凍,防止卵子隨著年齡增長兒衰老,等自己想要生育的時候,再將卵子解凍,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完成孕育。
生育是小家中的“小事”,更是涉及社會人口結構變化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