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輔助生殖政策分析》報告重磅發布!內含全文
國家醫保局近日答復,將逐步把適宜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
國家醫保局表示,醫保部門始終高度重視人口問題,目前已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如 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未來提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范圍,努力減輕不孕不育患者醫療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健識局于去年年中,已與有關部門溝通獲悉這一政策方向,并做了一系列原創調研, 后臺回復“輔助生殖”,獲取《中國輔助生殖政策分析2022報告》
各省陸續公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山西、湖北、上海、江蘇以及東北三省都出現了人口負增長。2021年,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比2020年下降1.11個千分點,正式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伴隨而來的卻是,不孕不育問題高發。
因為長期以來的獨生子女政策,高齡婦女不孕癥一直被忽視: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高齡產婦(一般定義為35歲及以上懷孕女性)在三級醫院的生育比例從2015年的12.54%增加到2017年的17.43%。
差不多每5、6對夫婦就有一對夫婦不育,輔助生殖技術被認為是治療不孕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高昂的費用讓部分家庭望而卻步。
轉機似乎已經來臨。
2022年2月,北京市宣布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遺憾的是,因為種種考慮,北京本計劃在3月26日落地的政策暫緩執行。
到5月中下旬,浙江、江蘇、湖南、四川、安徽多地也釋放出信號,已經在研究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的事項。
充滿變數的輔助生殖行業究竟會如何發展?拐點真的到來了嗎?
2022年6月17日,VB100、動脈網與健識局聯合主辦的 “輔助生殖創新發展論壇”成功舉辦。論壇邀請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邁瑞醫療、錦欣生殖等眾多企事業機構專家,從政策、產業等多個維度,共同探討輔助生殖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給出行業前瞻性思考。
李月東:嚴格遵守倫理法規、合理收費和適度報銷,才能帶來行業健康發展
李月東|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
展望未來,就要回顧過去,立足當下。如今,中國的輔助生殖技術已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水準,這離不開幾代人堅定的努力。作為籌備組建中國第一批輔助生殖專科的親歷者,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李月東在論壇上講述了輔助生殖專科最初建立的故事,也提及對當下輔助生殖技術的思考。
本世紀初,多地堅定發展輔助生殖學科,堅持改善試驗操作環境,保證了剛剛發展的輔助生殖技術的成功率,各地醫院生殖中心才有了長足進步的基礎。輔助生殖技術的普及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生娃的希望。
在 李月東看來, 這個技術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也牽涉很多倫理方面的問題,醫療機構的參與要保證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在此基礎上的合理收費以及適度報銷費用,輔助生殖行業才能健康良性地發展。
健識局: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不能操之過急、監管壓力巨大,民營醫療機構話語權較弱
孫 滔|健識局副主編
在北京宣布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后,健識局從政策分析入手,調研了全國各地醫保、衛健部門,走訪幾十位業內大咖,獲得大量一手信息。在《柳葉刀》、《生殖醫學雜志》等國內外權威期刊最新數據的基礎上,歷時超過100天,撰寫了 《中國輔助生殖政策分析2022》報告。??(后臺回復「輔助生殖」獲取報告PDF全文)
健識局副主編孫滔提出,不孕不育患者當中,只有15%左右的患者需要輔助生殖,如果輔助生殖納入醫保,那么剩下85%的患者的治療是否也需要納入醫保?這就引發了輔助生殖是否屬于基本保障的爭議,這也是多位受訪專家的顧慮所在。
至于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是否能解決人口危機,多個省份專家的看法是: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對提高生育率并無顯著影響,而醫保基金池的壓力比較大,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不能操之過急。
另外,各地監管部門對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相對謹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營醫療機構的擴張。不可否認的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與公立醫療機構完全可以實現互補,輔助生殖技術在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仍然具有一定空間,高端市場的需求必不可少。
劉嘉茵:人口問題嚴峻,輔助生殖政策還需進一步完善,技術還要進一步發展
劉嘉茵|原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主任
在原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劉嘉茵主任看來,人口下降趨勢已經不可阻擋,當務之急是讓趨勢放慢,想辦法提高生育率。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20年育齡女性減少了5749萬人,而從育齡女性的結構上看,仍以高齡婦女為主。在2030年前,20歲到34歲之間的最好生育年齡女性也將下降得非常明顯。
高齡婦女懷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孕不育癥的發病率已經上升到15%-18%了,這個比例非常高。而選擇輔助生殖技術的女性年齡中位數也居高不下,在劉嘉茵就職的輔助生殖中心,要二胎的女性有一半處在高齡階段。這給新生兒出生帶來不小的挑戰,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就顯得尤其重要。
劉嘉茵表示:未來還要通過 不孕不育診療的普惠性、子代的遺傳學篩查檢測、卵子庫的建設等,配合人口政策,解決中國人口高質量健康發展問題。
劉嘉茵同時表示,期望輔助生殖技術的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技術進一步發展,讓廣大育齡夫婦生得出、保得住、生得好。
匡延平:日本對輔助生殖治療每個移植周期補貼1萬元
匡延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輔助生殖科主任
國家接連出臺了鼓勵生育政策,但效果不太明顯。生孩子的意愿更大程度上決定了新生人口數量。育齡女性規模在大幅下降,即使有了二孩、三孩政策,但帶來的出生人口增長并不足以抵消一孩的生育率下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輔助生殖科主任匡延平表示:在低生育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鼓勵生育政策也沒有達到預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讓有生育意愿卻不孕不育的人群能生孩子,就需要用到輔助生殖等技術。
為了讓輔助生殖真正幫助到解決人口問題,匡延平認為要解決三大問題:費用保障、方便可及,同時減少限制。
匡延平對比了多個國家的政策,認為日本的相關政策參考價值相對更大。 日本并沒有采用醫保報銷的方式,而是采取補貼,最多資助6次輔助生殖治療,年齡越大,補貼次數越少。
在日本,每個移植周期提供約1萬元的補貼,這種方式與北京原計劃的輔助生殖單個周期的報銷費用接近,同時避免了國內因報銷限制導致的可能無法及時治療問題。
章漢旺:關注解決低生育意愿背后的社會問題,試管嬰兒費用還可降低75%
章漢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
在改善輔助生殖技術、政策的同時,還要關注造成低生育意愿的社會經濟根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章漢旺表示,首先是“生還是不生”,然后才是“能不能生”的問題。
住房、教育、醫療成本高,養老負擔重等等,都限制了生育意愿。
歸根到底,要減輕生育成本,國家出臺的相應支持政策仍然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很多家庭都卡在第一步,輔助生殖費用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且花了錢也未必一定成功。
章漢旺認為,要想實現試管嬰兒的平民化,需要同時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降低藥品試劑的價格,其次是提高醫保報銷上限,更重要的是出臺實惠的生育激勵政策,降低治療和育兒成本。
另外,章漢旺也希望醫療機構能夠回歸本質,不以牟利為目的,同時引入社會組織,對困難家庭開展救助工作。在他的估算下,采取這些措施之后,試管嬰兒費用將降低75%。真正實現平民化,才能更好促進新生人口的增加。
樊筱瑜:政策紅利將成為激發8000億市場原動力
樊筱瑜|蛋殼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國不孕不育率持續攀升、平均生育年齡持續上升,作為“想生不能生”家庭最后的保障,輔助生殖一直備受矚目并被予以厚望。2021年是輔助生殖被政策“寵愛”的一年,一系列政策的頒布更是一次次將輔助生殖推到聚光燈下,行業熱度持續上漲。
為了厘清這一系列政策將給輔助生殖上、中、下游產業鏈分別帶來怎樣的影響,蛋殼研究院通過對政策的深入理解,對行業數據的多維度剖析,撰寫了本次報告,并得出以下結論:
三孩政策以更強、更全面的支持力度,將再度擴大輔助生殖市場。相較 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的支持力度之大,支持范圍之廣歷史上也難見一二。我們測算,政策紅利將構筑近8000億輔助生殖市場。
- 在技術和支付相關政策支持下,紅利將優先在下游輔助生殖機構顯現。政策支持下, 實施第三代試管嬰兒的輔助生殖機構數加速增長、國產輔助生殖用醫療器械不斷完善和全面化、輔助生殖支付門檻逐步降低、 市場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下游輔助生殖機構將迎來更多的周期數并最終取得更高的成功率和活產率。
- 在政策支持下,更具價值商保險種的推出將反哺整個輔助生殖市場良性發展,商保的地位在政策和市場推動下逐年上升。隨著輔助生殖市場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商保將推出更具價值的輔助生殖類險種, 以逐步顯現市場調節作用,最終反哺整個輔助生殖市場,推動市場加速良性發展
段濤:民營醫療機構的戰略選擇
段濤|錦欣生殖CSO
輔助生殖行業存在贏家通吃的特點,患者認品牌、認專家、認機構。盡管公立醫療機構有著天然的信任背書,但不可否認的是,輔助生殖領域,民營醫療機構可以從服務、技術等方面成為公立醫療機構的有力補充。
非公立醫療機構如中信湘雅、山大生殖、愛維艾夫等輔助生殖的領跑者,其經驗可以學習借鑒,但是很難復制,畢竟他們很早拿到牌照,并享受到了經濟增長、人口增長的紅利,再憑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有今天的發展。
在錦欣生殖CSO段濤看來,今天的民營機構要想更好的發展,必須滿足“政府認可、同行尊重、患者信任”這3個條件。
段濤認為,民營機構需要做好基礎服務,保證結果交付,穩住現有的基本盤用戶,同時實現差異化和聚焦。 公立醫院做不到、不愿意做、做不好的事情,那就由民營醫院來做。這些機構可以選擇發展輔助生殖的亞專科,如生殖內分泌、肥胖、代謝綜合征等治療領域。
段濤認為,民營機構更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能像公立醫療機構那樣全面鋪開,集中在一個點上搞突破才有可能形成更強大的競爭力,贏得用戶和同行的尊重及認可。
邁瑞醫療:在生殖婦幼超聲技術領域創造價值
袁峰明|邁瑞醫療中國區婦幼超聲營銷經理
守護生殖健康,保護生育力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超聲以其安全,可重復性高等優勢,在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準父母的“定心丸”。邁瑞醫療,正是婦幼超聲領域的深耕者。
邁瑞醫療中國區婦幼超聲營銷經理 袁峰明女士在特別致辭中表示, 到2025年,邁瑞婦幼超聲成像技術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具備全球競爭力。當下,輔助生殖技術備受關注,邁瑞醫療也研發了超聲輔助生殖方案,為醫療機構提供更多定制化的醫療服務,提升醫院收治疑難重癥患者的能力,也更好地服務廣大輔助生殖技術的使用者。
肖慧茹 |邁瑞醫療全球超聲影像產品臨床學術部學術經理
邁瑞醫療全球超聲影像產品臨床學術部經理肖慧茹也表示,邁瑞醫療一直在不斷創新,發展自動化臨床應用技術,為生殖醫學增添了新的“翅膀”,精準評估,高效診療,更利于臨床普及,成為邁瑞超聲推進精準醫療發展的里程碑。
何方方: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第三條道路
何方方|北京協和醫院生殖中心創始人,何方方生殖醫學工作室創始人
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逐年提高,患者也面臨何處就醫的選擇。
公立機構和民營機構各有優劣。一方面,公立醫療機構雖然深得患者信任,但是醫療環境差,就診人數多,通常需要排隊,容易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服務態度也差強人意。
另一方面,民營醫療機構天然缺乏公立醫療機構的信任背書,盈利為目的的治療常常讓患者感到擔憂。但民營醫療機構的好處是環境好,服務好,患者的身心較為舒適。
是否存在兩者兼顧的第三條道路呢?何方方從協和醫院退休后,成立了 個人工作室,與多家三甲醫療機構合作,既可以讓患者有對公立醫院的信任,同時又給患者個性化服務。
這種模式是否能夠推廣呢?在何方方看來,雖然陸續得到了患者的支持和歡迎,但對于發展模式,自己仍在探索,是否可以復制,并不能即刻下結論。
何方方對這個模式有比較清晰的定位: 與公立醫院不是競爭關系,是做公立醫院沒時間細做的互補關系,也不用打價格戰,服務有需要的特定人群,向患者提供專業治療,讓就診更加便利,做好對患者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