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蛋白質新標簽可追蹤細胞過程
科技日報莫斯科7月13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開發的非蛋白質光學標簽,可在不改變基因組的情況下標記單個細胞。使用該項技術能在任何實驗室中觀察標簽在細胞群中的行為,并能廣泛應用于治療癡呆、中風、阿爾茨海默病和多種腫瘤。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光子學雜志》上。
目前,單個細胞或細胞集體行為的變化是借助熒光來追蹤的。而薩拉托夫車爾尼雪夫斯基國立大學科研人員開發出的新非蛋白質標簽,用于研究細胞過程。非蛋白質標簽不需要對基因組進行干預,使其能更好地保留自己的特性,并且有助于在任何實驗室進行研究。
該大學科學醫學中心高級研究員波林娜·德米娜認為,新的光學標簽有助于在細胞內部標記專門選擇的細胞,并對細胞群體中的單個標記細胞進行長期追蹤。新非蛋白質標簽是一種固體顆粒,用普通顯微鏡和熒光顯微鏡可觀察到。
德米娜稱,新的非蛋白質標簽的基礎是有機化合物羅丹明B,能在強烈激光輻射下不可逆地改變顏色。它可自由地黏附在細胞膜上,并使附近的所有細胞發光。
為了使新標簽定位在需要的細胞上,羅丹明B被放置在聚合物微容器中。在暴露于激光之前,羅丹明B會發出橙色范圍內的熒光,并具有明亮的粉紅色,而在暴露于激光之后,顏色會發生變化,光譜會移至綠色區域。因此,帶有“轉換”標簽的細胞很容易與未受輻射的細胞分開。為了切換熒光顏色,可以將細胞暴露于波長為532納米的激光下,這使得追蹤標記細胞的過程變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