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搞懂試管嬰兒的胚胎等級
胚胎體外培養
做試管嬰兒促排后等卵泡大小合適時就打HCG,34-36小時后取卵,過幾個小時后加精子受精(或做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一般把這一天定為第0天。
第1天:過夜后上午觀察卵子是否受精(是否有兩個原核);
第2天:觀察受精卵是否分裂,是幾細胞(4細胞最好),是否有碎片(沒有碎片好),是否對稱(對稱的好);
第3天:同第2天,看是幾細胞(8-10細胞最好),看是否有碎片和是否對稱。
第4天:胚(+Q:914935817)胎發育到桑椹胚階段。
第5天:胚胎發育到囊胚階段。
第三天(D3)卵裂期胚胎評級
目前國內外上普遍采用形態學評分方法對胚胎進行評分,首先是記錄胚胎的細胞(卵裂球)個數,然后再根據卵裂球大小均一程度、形態是否規則、碎片多少等指標對胚胎進行分級。
I級: 胚胎發育速度正常,卵裂球均勻、數目均等,細胞質均一、無空泡,碎片不超過5%。
II級:胚胎發育速度正常,卵裂球均勻或大致均勻,數目均等或大致均等,細胞質均一、無空泡,碎片占5%-10%。
III級:胚胎發育速度大致正常,卵裂球不均勻/均勻,數目不均等/均等,細(+Q:914935817)胞質中有少量空泡,碎片少于15%。
IV級:胚胎發育速度異常,卵裂球不均勻、數目不均等,細胞質不均一、有大量空泡,碎片大于15%。
下面的圖片依次是Ⅰ~Ⅳ級胚胎的示例:
第一張(左上)圖片,即為8細胞Ⅰ級的胚胎,簡記為“8Ⅰ”。第二張(右上)圖片,即為8細胞Ⅱ級的胚胎,簡記為“8Ⅱ”。級別的好壞,依次是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Ⅰ級和Ⅱ級統稱為優質胚胎,Ⅰ級、Ⅱ級、Ⅲ級統稱為可移植/可冷凍胚胎。
一般來說,胚胎的移植或是冷凍要么發生在第三天要么發生在第五天或第六天。卵子剛取出來,只是單細胞,受精12-24小時后在培養液里發育并分裂,所以到第三天一般是6-8(+Q:914935817)細胞的胚胎。而到第五天,大約發展成上百個細胞,此時胚胎也被稱被囊胚。界于兩者之間(一般是第四天),還有一個階段叫桑葚胚,因桑葚胚比較難評級,一般不做評級。
什么是囊胚?
囊胚是指完全發育了的胚胎,在醫生將其植入患者子宮后可以馬上準備著床。這個階段的囊胚包含以下兩種細胞:
內層細胞被稱為“內細胞團”,將會繼續發育成“胎兒”。
外層細胞被稱為“滋養外胚層”,將繼續發育成“胎盤”。
囊胚評分
根據囊胚腔的大小和是否孵化,將囊胚的發育分為六個時期。
1期:早期有腔室囊胚,囊胚腔(+Q:914935817)小于胚胎總體積的1/2;
2期:囊胚腔體積大于或等于胚胎總體積的1/2;
3期:完全擴張囊胚,囊胚腔完全占據了胚胎的總體積;
4期:擴張囊胚,囊胚腔完全充滿胚胎,胚胎總體積變大,透明帶變薄;
5期:正在孵出的囊胚,囊胚的一部分從透明帶中逸出;
6期:孵出的囊胚,囊胚全部從透明帶中逸出。
處于3至6期的囊胚,還需對其內細胞團和滋養層細胞進行質量分級。
內細胞團分級:
A級,細胞數目多,排列緊密;
B級,細胞數目少,排列松散;
C級,細胞數目很少。
滋養層細胞分級:
A級,上皮細胞層由較多的細胞組成,結構致密;
B級,上皮細胞(+Q:914935817)層由不多的細胞組成,結構松散;
C級,上皮細胞層由稀疏的細胞組成。
舉例
首先根據囊胚腔的大小分為1-6期,然后再按照囊胚的內細胞團和滋養層細胞數的多少進行分級。
評分為“4AB”的囊胚,“4”表示囊胚處于4期,“A”表示囊胚的內細胞團評級,“B”表示囊胚的滋養細胞層評級。
有些胚胎發育慢,到第六天(D6)甚至第七天(D7),才發育成囊胚。因此,除了三個數字以外,囊胚的天數還是判斷其發育潛能的重要指標。通常來說,D5的最好,D6的次之。再晚一點發育的,基本上被認為沒有什么發育潛能,只好放棄。D6形成的囊胚雖然慢了點,移植成功率也低了點,但是能挺到這個時候還沒有“光榮犧牲”,也已經相當優秀了,所以也不要輕言放棄。
下面的圖片是囊胚的示例:
第一張(左)圖片為一個1期的囊胚,第二張(中)圖片為一個4期囊胚,級別記為“4AB”,第三張(右)圖片為一個5期囊胚,級別記為“5AA”。
一般對分期4~6、內細胞團評級≥B、滋養細胞層評級≥C,即評分為4BC及以上的囊胚進行冷凍或移植。
以上就是關于“胚胎評分”的標準,您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