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是騙人的嗎?
最近有朋友咨詢我關于干細胞治療,我本來以為一直只在實驗階段的干細胞治療終于步入臨床試驗階段了,結果了解以后才發現,一些不法機構已經開始打著干細胞治療的“羊皮”盯著那些求醫心切的非專業人士的錢包了。

目前來說,干細胞治療的研究如火如荼,已經有大量實驗數據證實,干細胞在延緩衰老、治療某些器官衰竭、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有一些效果。盡管一些研究所已經在動物模型上獲得了可靠的干細胞治療效果,但是在臨床應用上,卻屈指可數。
正是因為干細胞治療具有緩解多種疾病的潛力,因此有一些機構大膽借著干細胞治療疾病的噱頭牟利,在天花亂墜的宣傳下,干細胞治療成了有一些人眼里“包治百病”的神藥。
目前真正走入臨床且技術成熟的干細胞治療,只有骨髓移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醫美項目中,用自身脂肪細胞或者脂肪干細胞填充皮下也是細胞移植。其他的宣傳干細胞能治療癌癥、抗糖尿病、延緩衰老、抗阿爾茲海默癥等都沒有臨床試驗支持。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和大家詳細的說一下到底什么是干細胞治療,別被一些機構給忽悠了!也希望大家點個贊,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篇內容。
什么是干細胞治療?和器官移植有什么區別?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多種功能細胞。根據干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可分為胚胎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根據干細胞發育潛能可分為全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和單能干細胞。
干細胞治療是利用干細胞的分化潛能,將健康的干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進而達到組織再生修復的作用。

在細胞治療以前,臨床醫學以分子治療為主,比如我們服用的西藥或者中藥,涂抹的膏藥和吸入的氣霧劑,都主要是分子成分。
但是很多重大疑難疾病都是由機體某些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缺失或者功能障礙引起的,比如肝炎、腎衰竭、心臟衰竭等等。藥物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組織或細胞的功能行為,但是很難使受損或者功能障礙的細胞恢復到原來正常功能狀態,只是減少細胞死亡,緩解細胞凋亡或者盡可能維持細胞基本功能。一些藥物可能會引發副作用,比如肝腎損傷或凝血障礙,就不得不減少用藥或者停藥。
因此,用功能良好的細胞或者健康的器官移植到患者身上,完全取代病變或者功能喪失的組織器官的生理作用,更容易治愈疾病。
從細胞移植來講,在目前已經開展的臨床實踐的細胞治療類型(如骨髓干細胞移植,CART免疫細胞抗腫瘤,脂肪細胞填充等) 中,干細胞因其多向分化的潛能、無免疫源性、可分泌大量細胞因子,目前在臨床研究中應用比較廣泛、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

從器官移植來講,目前非常成熟的技術包括眼角膜移植、肝移植、心肺聯合移植、腎移植,其中眼角膜移植是幾乎沒有受體免疫排斥現象的,器官存活率很高,而肝移植、心肺聯合移植和腎移植都需要受體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來保護捐贈的器官。一些目前還在探索階段的器官移植,如子宮移植和全臉移植,都還需要完善技術和倫理。器官移植長期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因此如何獲得更多器官一直是難點。為了能夠提供更多來源的供體器官,一些基因敲除豬、猴子也在不斷嘗試中,為了能夠有一天為更多患者提供不被人體排斥的器官。
干細胞治療的原理是什么?
干細胞治療的目的就是用功能良好的干細胞取代或修復功能較差的組織或器官。
為了實現治療目的,干細胞要做到:能夠通過循環或原位注射到達病灶;在病灶內存活和增殖;能夠抗炎或修復;正常代謝、凋亡和被清除。
盡管迄今為止,干細胞治療的原理仍然在探索中,不過初步的研究證實,干細胞治療的主要機制包括:
(1)通過歸巢與多向分化潛能直接修復或再生損傷的組織器官;
(2)通過內分泌、遠程分泌和旁分泌功能參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
(3)通過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調節功能參與組織器官修復;
(4)通過介導自噬作用、趨化作用、抗氧化應激功能參與疾病治療;
(5)通過血管、神經再生作用參與疾病治療等。

干細胞有治療哪些疾病的潛力?
很多干細胞治療疾病的研究只是基于實驗室數據,卻沒有進行臨床推廣,因為療效不能保證,干細胞來源也不明確,無法確保每一個治療團隊能夠像CART團隊那樣密切配合制定個性化治療,因此也就無法確定每個患者都會在付出高昂的治療費用后能夠得到滿意的反饋。

目前干細胞治療的研究已經支持其具有多種疾病治療潛力,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組織缺損性疾病、創傷性疾病、炎癥性疾病、放射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缺血性疾病以及腫瘤、失眠、亞健康狀態、抗衰老、美容等,涉及人體的神經、循環、呼吸、消化、內分泌、泌尿、生殖、運動等各大系統。
具體用干細胞治療的疾病主要有白血病、惡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肝硬化、克羅恩病、小兒自閉癥、腦癱、帕金森癥、阿爾茲海默癥、糖尿病、糖尿病足、系統性紅斑狼瘡、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心肌梗死、腫瘤等。
迄今,各種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干細胞治療是安全的。個別患者會有不良反應發生,如輕微發熱、頭痛、腰疼等,比較嚴重的是免疫排斥。比如,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在度過感染關后,最重要的一個關卡就是免疫排斥。
干細胞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癥都有哪些?
(1)適應癥:不同種類的干細胞都有其適應證。比如臍帶血干細胞和骨髓來源造血干細胞適合做骨髓移植,而不適合做面部填充;CART適合一部分血液病患者。
進行干細胞藥物臨床應用,應嚴格按照該種藥物被批準的適應證進行,不能隨意擴大治療范圍。此前新聞報道的利用CART治療白血病,120萬的高昂費用換來疾病的完全緩解,對于很多患者來說都是有心無力的。
(2)禁忌證:休克或全身衰竭生命體征; 晚期惡性腫瘤; 全身感染或局部嚴重感染抗感染康復前; 合并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凝血功能障礙; 血清學檢查( 如艾滋病、乙型肝炎、梅毒等) 陽性; 非神經系統疾患或尚未明確診斷者; 高度過敏體質或有嚴重過敏史者; 不正常及不配合檢查者; 以及其他一些不適合干細胞治療的患者。
干細胞治療的費用高昂,主要是因為干細胞獲取和后續維持花費較多,很多患者治療后傾家蕩產,有時候還要接受二次移植。

干細胞治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干細胞制劑的質量和數量
人的干細胞種類繁多,不同種類干細胞的質量與干細胞的增殖分化能力、純度、活細胞數、體外培養擴增代數、衰老程度等因素有關。干細胞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干細胞臨床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干細胞質量的控制涉及干細胞分離、培養擴增、傳代、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與普通藥品不同的是,干細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且這種增殖分化能力與治療效果有關。
干細胞臨床治療的效果還與移植的干細胞數量有關。
不同來源的干細胞增殖分化能力差異很大,即干細胞具有很強的異質性。目前干細胞制劑還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在數量上,用于臨床治療的干細胞也不能無限擴增,因為隨著擴增次數的增加,基因突變會逐漸積累,這增加了不可控風險。
(2)干細胞移植的途徑和方法
干細胞移植的途徑主要有靜脈內注射、動脈內注射、微創介入、局部注射、腦室穿刺注射、皮膚部位直接注射等,不同的移植途徑各有優缺點。理想的干細胞治療是,細胞被植入體內后,通過增殖分化替代或修復功能障礙的組織細胞,融合為正常組織器官的一部分,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然而目前常規移植治療方法對實體組織器官的治療具有明顯缺陷,即移植的干細胞大部分沒有到達患病的靶組織器官,而是隨著血液循環到達了不需要治療的正常組織器官。這些外源的干細胞有可能成為安全隱患,如在正常組織器官內增殖失控,誘發腫瘤,或者因過度增殖而堵塞血管。
(3)細胞水平的治療
僅僅在細胞水平上進行臨床治療,還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為人體生理功能是通過組織器官實現的。因此,干細胞治療效果不好,排除干細胞治療方案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關鍵在于沒有在組織水平上進行結構和功能的恢復。
(4) 依賴現象
通過隨訪一些長期進行干細胞治療的患者,發現干細胞制劑有一定依從性,即: 患者注射后,一定時期內具有治療效果,精神狀態比較亢奮,但時間延長治療效果慢慢減弱或消失,需要再次注射才會出現治療效果,而且注射間隔會逐漸縮短,劑量會逐漸增加。

為什么很多機構開展干細胞治療?是否可靠?
因為干細胞治療的盈利非常可觀,逐利趨勢下,國內外都存在違規治療現象。由于干細胞藥物臨床研究周期長、費用昂貴,國外有些診所會繞開臨床試驗研究環節,直接給患者進行應用; 國內一些干細胞公司,也在私下進行干細胞移植治療,進行違規收費,而收費標準不明確,治療效果不確定等原因,會影響患者的治療體驗。
已經上市的CART治療,其背后是醫療團隊和生物公司實驗室,需要從患者體內采集和分離T細胞后進行基因編輯,在確定編輯成功后進行大量擴增,獲得數量足夠的T細胞,再移植到患者體內。因此費用高,療程長,但是治療效果是有專業保證的。
但是在不知名機構或者不具備全套治療條件的生物公司,無法保證患者接受的細胞數量、存活狀態以及能否發揮效果,面對輸注干細胞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這些機構可能沒有應急措施。因此,一些廣告宣傳的某機構開展干細胞治療某種疾病,大可一笑了之。
干細胞治療前景
與傳統藥物治療相比,干細胞治療植入的是活細胞。干細胞移植治療較傳統的藥物治療有許多優勢: 毒性小,副作用少,對于疑難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傳統意義上的干細胞治療僅是一個過渡。目前的干細胞治療方法以功能重建為主,結構重建的極少。
功能重建是移植入患者體內的干細胞以內分泌、外分泌等形式釋放各種生物活性因子發揮治療作用,見效快,但需要重復用藥,次數越來越多,間隔越來越短,屬于治標不治本。原位治療可以在功能障礙的組織器官處利用干細胞原位修復或重建有功能的組織器官,這才是未來干細胞治療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