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囊VS不養囊,利弊一文講清楚
在接受試管嬰兒助孕治療的過程中,醫生通常都會讓患者自己決定是否要“養囊”,即把體外培養到第3天的卵裂期胚胎,繼續培養到第5-6天成為囊胚。但養囊是一個需要權衡利弊的事情,這讓很多人糾結不已!
1 先談養囊的“利”
自1998年Gardner提出了體外培養囊胚液體的設計后,經過這些年的有效發展,囊胚培養成功率有了令人滿意的提高。醫生們發現囊胚移植有D3胚胎移植不可取代的優點:
①便于篩選更具發育潛能的胚胎
囊胚培養可以選擇更具有發育潛能的胚胎,淘汰掉那些質量差和發育潛能差的胚胎,只有優勢的胚胎才會發育成囊胚,從而提高受孕率。報道顯示,D3胚胎的妊娠率為30~50%,而囊胚的妊娠率高達60~70%,且活產率更高。
②與子宮內膜發育更同步
在自然受孕過程中,培養至第3天的胚胎還處于輸卵管中,如果將第三天的胚胎植入子宮,胚胎處于和輸卵管不同的環境中可能無法適應。而培養至第五天的囊胚在自然受孕過程中,處于從輸卵管到達子宮階段,和子宮內膜環境更加協調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胚胎的著床率。
③可降低宮外孕的發生概率
囊胚的體積要比其他胚胎大,特別是已經孵出的囊胚體積更大。因為體積大的原因,囊胚很難進入輸卵管,同時會快速準備著床,這樣就減少胚胎游走的時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宮外孕的發生率。
④可降低多胎妊娠的風險
囊胚移植的高種植率和活產率使得醫生和患者更愿意選擇單胚胎移植,在累積妊娠率不降低的情況下,極大地減少了多胎率和多胎帶來的孕期和圍產期的風險。
2 再談養囊的“弊”
囊胚培養的好處多多,那為什么還會有人糾結要不要養囊呢?其實,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養囊也不例外,養囊雖好,但同樣存在一些“弊端”:
①可能導致“無胚胎可用”
由于體外培養的局限性,有些可以在母體內繼續發育的胚胎,在體外卻不能繼續發育成囊胚。如果貿然將所有胚胎養囊的話,存在失敗的風險,可能會導致無胚胎可移植。
②對技術要求更高
胚胎在不同發育階段對培養液的要求是不同的,囊胚培養不僅需要特殊的培養液,更需要良好的培養環境和囊胚冷凍技術。因此,只有培養條件和冷凍技術較為成熟的生殖中心才能開展囊胚培養。
③各種應激和風險增加
體外培養時間相對更長,可能會淘汰一些原本可以移植的胚胎,當然各種應激和風險也隨之增加。
3 養不養囊,誰說了算?
養囊,是一個利弊共存的過程。而要不要養囊的決定,究竟該誰來做呢?
通常情況下,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年齡、可利用胚胎數、胚胎質量等差異、是否需要行PGT/PGS檢測等)給出最適合的建議,在充分溝通,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決定要不要養囊。其中,胚胎師、醫生、護士的團隊合作的共識、胚胎師根據胚胎發育表現給出的專業意見、以及醫師對于患者綜合情況的整體分析,是決定是否養囊的關鍵。
所以,囊胚培養策略被正確的評估和認識,是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最后,我們希望大家都能選擇合理的移植計劃,讓母親和寶寶都能更安全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