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吃奶不是越多越好,寶媽要留意這9個過度喂養信號
現目前有了小孩子后,很多的爸爸媽媽一位小寶寶吃的越多就說明身體越好,所以在每次喂奶的時候都想著多給小寶寶多吃點。但是需要提醒廣大爸爸媽媽們的是,剛出生的小寶寶在吃奶的時候最好是按需喂養,如果說沒有講究適量就可能導致過度喂養。不過小寶寶可能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是不是吃飽了,而爸爸媽媽們可能也很難判斷,尤其是新手爸媽,更是不知道怎么判斷。所以今天為了避免新生兒吃奶過度,我們來看以下寶寶吃奶過度的表現吧!
小寶寶過度喂養的信號
過度喂養其實就是進食量大于了需求量,從而就可能導致小寶寶出現了消化不良的情況,然后就可能導致肥胖的情況,這對于小寶寶來說是沒有好處的,所以說爸爸媽媽們一定要了解小寶寶過度喂養的表現。
- 1. 吐奶:有很多的小寶寶在吃飽后就會不再進食,但是媽媽們可能想要他多吃點,從而就會強行喂養,而小寶寶也是吃,但是在吃后不是咽下去而是吐出來,這個就是過度喂養的表現之一;
- 2. 吐舌頭:如果說你在喂奶的時候,小寶寶頻繁吐舌頭,而且不配合吃奶,這個時候就可能表明他已經吃飽了,這時媽媽就應該停止喂食了。避免過度喂養;
- 3. 胃不適、不舒服:寶寶身體不舒服不會像我們大人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而是只能用哭鬧、表情來表現,如果寶媽發現寶寶總是哭鬧,尤其是在晚上睡覺不穩定,那我們考慮是寶寶吃奶太多導致,寶寶消化能力有限、胃容量有限,寶寶吃太多就肯定會有不舒服的表現;
- 4. 哭鬧:小寶寶吃多了就會引起胃部脹氣,胃脹氣對于成年人都是不舒服的,對于剛出生小孩子更是難受至極,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只能通過煩躁和哭鬧來表達;
- 5. 頻尿:吃得多就拉得到,如果說小寶寶的尿不濕換的很勤,可能1-2個小時就需要關一次,就需要考慮是否是過度喂養所導致的;
- 6. 大便異常:寶寶的便便對于媽媽而言,就如同一種語言,它通過顏色、性狀、次數、氣味的變化來告訴媽媽寶寶的健康狀況。如果寶寶的大便次數增多,且呈現水樣便,伴有泡沫和酸臭味,那么寶媽就要警惕是否出現過度喂養了;
- 7. 長肉不長個:新生兒寶寶發育快速是事實,如果寶寶在這個階段發育的慢,個子沒有明顯變化,而體重卻上升較快,那可能說明寶寶吃奶太多沒有消化,如果寶寶有這個表現寶媽就要重視了;
- 8. 放臭屁:新生兒的食物是很單一的,母乳充足的情況下,一般都是母乳喂養,母乳不足的情況下是奶粉喂養,但是不管是那種,小寶寶放的屁都是不臭的而且沒有聲音,如果說是過度喂養屁可能會臭,而且聲音較大;
- 9. 胃脹氣:有些小寶寶肚子長期都是脹脹的,而且經常性的打嗝,就需要考慮是過度喂養導致的。
新生兒童胃容量很小,所以他們有奶量標準,剛生下來的嬰兒每次30-60ml,一天6-8次。隨著天數增加奶量,10天后可達到每次90ml,喂的次數減少。但這僅僅是參考,如果孩子鬧著要進食,你還是要喂他,讓他吃飽。如果說出現上面提到的情況,排除其他情況,可能就是過度喂養所導致的。
如何預防過度喂養
如果發現寶寶有過度喂養的信號,那么媽媽就要及時更正自己的喂養方式。所以說對于媽媽們來說,掌握正確的預防過度喂養方法是很重要的,都是很常見的。
1、快速識別寶寶吃飽信號
如果說小寶寶在吃飽后可能注意力不再是在吃奶上面,而是對周邊的食物比較感興趣,就會你在喂他,他可能會閉著嘴抵觸乳頭或奶嘴,這個時候就是表面他吃飽了。又或者說在吃奶后,很快的就睡覺了,而且睡得比較香甜,那么也是吃飽喝足的表現。
2、不要奶睡
有些小寶寶在睡覺之前可能都有吃奶的習慣,這個就叫做奶睡,在睡著的時候也需要含著奶,如果你在抽走后他驚醒了,開始找奶、哭鬧,不管餓不餓,都要重新喝幾口奶才能繼續睡覺。長期使用這種奶睡方式,不僅容易導致睡眠不足、引起齲齒,更嚴重的是容易造成寶寶過度喂養。
3、控制奶量
對于奶粉喂養的寶寶,媽媽一定要把握奶量。出生前三個月屬于按需喂養,所以媽媽一定要記清楚寶寶每次喝了多少,方便統計寶寶的喝奶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按需喂養不是按哭喂養,不要寶寶一哭就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