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納入醫保,風口下的輔助生殖市場究竟有多大

(Tel:13982202402)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是我國西南最大的“試管嬰兒”中心,每年“誕生”約3000個新生命。隨著三孩政策的開放,“試管嬰兒”逐漸受到不孕癥或年紀偏大人群的青睞。
中新社記者張浪攝
三孩生育政策落地之后,社會關于“催生”話題的熱度只增不減。為了更好響應國家號召,一些企業紛紛推出“催生”獎勵方案,以此激勵員工生育。如,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曾建議生1個孩子獎勵100萬元,拿出真金白銀補貼多孩家庭;大北農集團提出優育方案,生三胎獎勵9萬元,并享受1年產假;(Tel:13982202402)綠城集團聲稱生雙胞胎包學費;快手新增生育獎金……
事實上,不少有著“三孩”夢想的家庭面臨著高齡生育困難、不孕不育率提升等問題,因此,輔助生殖技術受到更多關注。概括來講,輔助生殖技術是通過醫學手段幫助存在生殖障礙的夫婦解決不孕不育的問題,目前主要包括人工授精技術和試管嬰兒技術。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為許多家庭帶來幸福與希望。
日前,國家衛健委表示將推動輔助生殖技術立法,建立健全合法捐卵、儲卵途徑。近年來,關于輔助生殖行業發展的政策頻頻頒布,(Tel:13982202402)如何規范輔助生殖技術發展?育齡人群如何健康備孕?中國城市報對此進行梳理采訪。
不孕不育、高齡產婦等催生輔助生殖行業
懷孕這件事,有些人閃轉騰挪卻意外收獲,有些人千辛萬苦卻不可得。
薛女士便是后者。通常情況下,如果育齡夫婦在1年內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未孕,便被認定為不孕不育。由于輸卵管堵塞的原因,薛女士結婚5年沒有懷上孩子,夫妻倆在多番協商之后,決定嘗試試管嬰兒。
從調養身體、激素促卵、取卵,到身體恢復,薛女士終于在進行輔助生殖1年后懷上了孩子。“(Tel:13982202402)那種快樂的感覺溢于言表,看到兩道杠的那一刻,我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薛女士說。
隨著晚婚晚育趨勢加劇和高齡妊娠比例上升,像薛女士這樣存在生育焦慮的家庭不在少數。
不孕不育的原因可能由女方、男方或男女雙方共同引起。根據國家衛健委婦幼健康司信息顯示,女方因素約占40%,男方因素約占30%—40%,男女雙方因素約占20%—30%。其中,女性不孕癥的原因包括排卵問題、輸卵管或子宮受損及子宮頸異常,男性不孕癥原因包括精子不足、精子功能異常以及精子傳送受到阻塞。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Tel:13982202402)符合三孩標準的夫妻大約在9000萬對,其中有6000萬名女性在35歲以上。而臨床上對35歲以上的女性界定為高齡產婦,生育力下降、并發癥上升、自然流產風險明顯增加,不孕癥發生率也在逐年提高,據統計,35—40歲、40—45歲女性的不孕癥發生率分別為30%、64%。另外,男性的精子質量在35歲后也呈現出快速下滑的趨勢。
規模龐大的痛點和需求,催生了輔助生殖產業的形成。針對不孕不育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和輔助生殖服務。而在輔助生殖服務市場中,體外受精(IVF)的應用最為廣泛,占據2018年中美輔助生殖市場約95%的份額。
值(Tel:13982202402)得注意的是,我國輔助生殖市場監管嚴格,機構準入資格證書審核要求較高。一位北京的婦產醫生向記者介紹,醫療機構申請IVF牌照需先獲得AID(非配偶)、AIH(配偶)等資格認證,這個過程通常要4—5年,執業約6年后才能取得IVF相關的技術要求更高的準入證書。另外,IVF牌照僅可向三級醫院(綜合、婦產)及三級婦產或婦幼保健服務中心發出,且每兩年需要對資質進行復核。
醫藥企業積極布局
迎藍海市場
輔助生殖價格有多貴?
拿目前應用最廣泛、成功率較高的試管嬰兒技術舉例,《中國高齡不孕女性輔助生殖臨床實踐指南》測算,女性在35(Tel:13982202402)歲及以下時,平均需要3個治療周期成功活產,單次取卵周期價格約3.3萬元—4.2萬元,35歲以上的女性則需要更長周期。這意味著育齡女性成功活產一次至少需要花費10萬元,甚至更多。這對于很多家庭而言,的確是筆不小的支出。
不可忽視的是,盡管價格昂貴,仍有不少剛需家庭和壓著35歲時間紅線的高齡產婦愿意為此投入。
據調查,2018年我國約有56.8萬名患者接受輔助生育服務,僅占同年4780萬名不孕夫婦的1.2%,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3年仍維持在1.8%左右的低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孕不育、高齡(Tel:13982202402)生育困難等問題愈加凸顯,加之人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認知加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鼓勵生育的政策放開等,未來中國輔助生殖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根據蛋殼研究院《2021輔助生殖行業研究報告》,試管嬰兒的市場需求規模在4212億元,人工授精的市場需求規模在129億元,整個輔助生殖市場需求規模達到4341億元。東吳證券指出,未來隨著大眾對輔助生殖的認知和接受度上升、生育政策放寬等,國內輔助生殖市場有望持續擴張,預計2023年IVF(體外受精)取卵周期數達132.6萬個。
縱觀國內輔助生殖市場,公立醫(Tel:13982202402)院憑借豐富的醫療資源占據主導地位,包括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等。據悉,2020年國內具有IVF牌照的機構一共有411家,其中民營機構僅有38家;IVF治療周期數超過5000個的機構約30家,而民營機構僅有3家。
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促使許多企業探測到利好信號,紛紛加入輔助生殖市場,積極布局相關業務。有媒體統計,目前A股市場嬰孩概念股約50只左右,其中包括11家輔助生殖上市公司。“生育焦慮”帶動“三孩”概念股走強,包括孩子王、愛嬰室等近期走勢活躍。另外,(Tel:13982202402)不少上市公司開展輔助生殖領域產品及業務,搶先進入千億元級行業賽道。
推動輔助生殖合法化保障技術規范發展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環境的推動下,輔助生殖行業迎來風口。
2021年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指導原則(2021版)》(以下簡稱《指導原則》),要求各地要按照《指導原則》有關要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省(區、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應用規劃》),規范有序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籌建和審批。
《應用規劃》要求,提供“夫精人工授精技術、供精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Tel:13982202402)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的輔助生殖機構在2021—2025年增設數量不得超過截至2020年底機構總數的15%,且按常住人口數測算原則上每230萬人口—300萬人口可設置1個輔助生殖機構,人類精子庫設置每省(區、市)原則上不超過1個。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有536家。中國城市報記者分析發現,盡管輔助生殖機構整體數量符合規劃要求,但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呈現東、中、西遞減趨勢以及集中在一線、省會城市。
近一年來,上海、四川、河南、天津、(Tel:13982202402)陜西等多省市相繼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多地表示目前存在輔助生殖服務需求量大,同時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服務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難以充分滿足群眾生殖健康需求。
如何保障輔助生殖技術規范發展、有效服務群眾?
近日,國家衛健委稱要建立健全合法捐卵、儲卵途徑,啟動對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管理辦法、基本標準和技術規范等的修訂工作。并提出將推動輔助生殖技術立法,對輔助生殖領域管理作出明確要求,嚴禁輔助生殖技術濫用,進一步加大對違法違規(Tel:13982202402)行為的懲處力度,維護社會倫理道德秩序。
隨著優質育兒成本持續升高、家庭經濟壓力不斷增大,我國除推動輔助生殖合法化外,不少省市也在積極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建議,應精準化制定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將不孕不育治療、輔助生殖醫學檢查、治療等相關費用按比例納入醫保范疇,降低生育成本,減輕家庭負擔。
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黃國寧在國際生殖論壇上表示,雖然我國輔助生殖學科起步較晚,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迅速,目前已走在國際前列,特別是在ART技術上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黃國寧建議,不論是否結婚,進入育齡期的人群應主動去做一些健康方面的檢查,提前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生育能力有所了解,進一步做好適齡生育及優生優育。
記者:刁靜嚴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