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得看情況!生理和病理性黃疸癥狀、應對方法大不同
新生兒出現的黃疸也分為生理性、母乳性、病理性和感染性黃疸這幾種,比較常見的是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它們區別不同,對寶寶造成的傷害不同,最終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
生理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圖
不同的黃疸需要不同的應對,家長一定不要盲目統一對待,我們先了解下黃疸寶寶是什么樣子的。
足月兒黃疸正常值
皮膚和眼白的黃化是嬰兒黃疸的征兆,通常在出生后第二天和第四天之間出現。通常會出現在臉上,然后是胸部和腹部,再是腿部,最后可能眼白看起來也會很黃。
要檢查嬰兒黃疸,可以輕輕按壓寶寶的額頭或鼻子。如果按壓的地方皮膚看起來很黃,那么寶寶可能會出現輕微的黃疸。如果寶寶沒有黃疸,皮膚顏色應該看起來比正常顏色略微輕一點。
生理性黃疸的表現
而黃疸分兩種情況,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不同的黃疸,癥狀不同,應對的方法也不同。
一、生理性黃疸
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后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么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通常是無害的。一般持續兩至三個星期,然后慢慢消退。從臉部開始,隨著血液里膽紅素越來越多,會從“臉→軀干→四肢、眼睛變黃”來擴散。
生理性黃疸的應對方法:
1、對付生理性黃疸,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奶多排泄,每2個小時喂1次。白天每隔1.5~2個小時喂哺一次,晚上4~5小時哺乳一次,將一天24小時的哺乳的次數至少達到10至12次;
應對生理性黃疸多喝奶多排泄
2、不用停母乳,反而要適當增加喂養次數,讓寶寶多排便來排出膽紅素;
3、有部分吃母乳的寶寶黃疸會持續一段時間,通常在兩至三個月內自然消退,稱為“母乳性黃疸”。這種黃疸一般較輕微,不會對寶寶的健康構成影響,因此無須轉用配方奶。
二、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的寶寶黃疸多見于早產寶寶,新生兒溶血病,G6PD缺乏癥,或是肝臟疾病等。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或持續時間長,或反復再次出現。范圍可波及手、腳心,進展快,在幾小時或幾天內皮膚變黃的程度很明顯。
病理性黃疸臨床判斷標準
病理性黃疸的應對:
對這種黃疸,家長能做的,就是及時發現這種不好的苗頭,然后果斷交給醫生醫治。如果寶寶出現了下面這幾種情況,就要特別注意了:
基礎代謝低的表現
1寶寶在出生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膽紅素水平偏高; 2寶寶在短期內(如一兩天之內)膽紅素含量上升很快,寶寶很快從面部黃色變成全身黃色; 3出生后的24小時內,黃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現、或者黃疸加重; 4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 5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6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7寶寶發出尖銳的哭聲; 8寶寶似乎無精打采或生病,或很難喚醒。注意:病理性黃疸不是依靠曬曬就能好的,一旦發現苗頭,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需要住院觀察就觀察,需要治療就治療。如果膽紅素進入腦細胞,造成膽紅素腦病,就會對寶寶造成嚴重的傷害,別讓無知害了孩子。
對于病理性黃疸而言,大家常議論的民間退黃疸方法并不可靠,一般建議趕緊就醫,輕者藍光照射治療(光療),靜滴白蛋白,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重者的話,就要進行換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