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父親說煩惱“我養不起三個試管嬰兒”
北方熱線網——沈陽晚報訊()“記者同志,我叫潘強,是三個試管嬰兒的父親,三年前我的孩子出生時,記者采訪
過我和我妻子。我現在有困難想向你們晚報求助。”5月25日,潘先生打來的求助電話,讓記者將目光投向試管嬰兒。這一
次記者所關注的,不再只是試管嬰兒給多少沒有生育能力的夫婦帶去的歡喜和安慰,而是它不為眾人所知的另外一面。
“沒想到一氣兒生了三個”
TCL筆記本X200面世 同方萬元服務器熱銷中 免試入學讀在職研究生 熱門專業熱招!
潘強現在有兩子一女三胞胎,三個孩子都是試管嬰兒。他和妻子結婚多年沒有生育,后來在沈陽市一家醫院成功地通 過“試管嬰兒”技術有了寶寶,沒想到一生就是三個。潘強和妻子都是外地來沈打工者,收入不高。最初三個孩子降臨的那些 喜悅,很快便被沉重的撫養負擔所取代。而現在,妻子將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顧三個孩子上,根本無法工作。家中惟一經濟來源 ———潘強給人打工所賺的那點微薄收入,供養三個孩子確實很困難。如今孩子本該入托了,可他們夫妻倆卻拿不起三份入托 費。因此潘強想到了向報社求助。
面對這份特別的求助,記者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對于多胞胎,國家并沒有明文規定要給予特殊照顧。而潘強才三 十幾歲,正當年輕力壯,似乎缺乏被人同情的理由。可是要撫養三個孩子,他一個在沈無親無故的打工仔所要面對的艱辛可想 而知。
潘先生的求助讓記者想起,前一段時間雙胞胎、三胞胎甚至是四胞胎等多胞胎的降生經常見諸于各大媒體報端。他們 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試管嬰兒技術的“產品”。不知這些“試管多胞胎”的家長們,是否遇到了有如潘先生一樣的苦惱?有生 殖專家認為,人為因素是導致出現大量多胞胎的主要原因。而“試管嬰兒”就是其中之一。
試管多胞胎如何誕生?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試管嬰兒技術就是在試管內讓夫婦雙方的精子和卵子結合受精,把受精卵放到培養箱內培養48 小時,達到早期胚胎階段,再將它置入母體子宮腔內,妊娠足月分娩,這一技術主要解決不孕不育癥的治療。據悉,由于胚胎 的成活率不高,每次需要多植入母體幾個胚胎,醫院一般會根據女性的年齡情況一次植入2至3個甚至更多個受精卵,以確保 至少有一個受精卵植入成功,“多胎”也就因此產生。
那么是不是不顧夫妻雙方能否接受,植入成活幾個胚胎就要生下幾個孩子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當時做‘試 管嬰兒’(技術)時,能減到(做減胎術)一個孩子就好了。”潘強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而他馬上又說道,“現在說那些廢話 還有什么用啊。三個孩子全是俺親生的,養了這么大了,看著哪個都親,還減啥呀!”“試管多胞胎”要減胎
潘強提到的“減去孩子”就是醫學上所稱的減胎術。所謂減胎術是指用機械的方法將多胎妊娠胚胎數目減至所需。它 成了與試管嬰兒技術相配套的技術。醫大二院的一位產科專家告訴記者,并不是懷的孩子越多,“試管嬰兒”技術的水平就越 高,和“減胎術”配合在一起,才能使越來越普遍的“試管嬰兒”,盡量符合人類一次妊娠一胎的正常規律。
記者了解到,“減胎”的具體辦法是,懷孕8至9周后,醫生在B超的引導下,根據胚胎的位置和質量取出一個或兩 個胚胎,以確保剩余者更加健康。正如潘強所言,如果當初他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那家醫院成功地再實施減胎術減到一個孩子 ,那么他現在也就不會身陷苦惱之中。
由于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弊端,衛生部在2003年底重新修訂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 相關技術規范、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其中一條即要求對采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后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避免雙胎,嚴 禁三胎和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為此,不育夫婦實施授精前,必須簽訂《多胎妊娠減胎術同意書》。
記者了解到,目前沈陽多家能夠實施試管嬰兒技術的醫院都在嚴格依照這些規定開展醫療行為。在將多個受精卵植入 母體之后,他們將嚴格采取追蹤隨訪制,并且適時實施減胎術。當然,大多數夫妻都能夠配合醫院實施減胎術。但是這些夫婦 的內心也是非常矛盾的,因為減胎存在一定風險,一旦發生,就怕得來不易的腹中胎兒一個也保不住。所以有時他們甚至愿意 冒著一連要撫養多個孩子的風險,也不愿面對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孕婦逃了醫院無奈
記者獲悉,有一名在南方某城市做生意的男子,特地攜妻子來到沈陽一家醫院做試管嬰兒。后來妻子懷孕了,B超顯 示為三胎。醫院嚴格按照隨訪檢查制度對其進行隨訪。但是在減胎術實施之前,這對夫妻卻故意與醫院失去聯系。直到產婦即 將分娩前,他們才來到醫院。由于多胎妊娠,當時產婦曾經一度出現危險。醫院全力搶救,終于使產婦分娩成功。據沈陽市婦 嬰醫院生殖中心相關負責人譚醫生講,盡管國家有明文規定試管嬰兒要嚴格減胎,但對于這種“極不配合”減胎術的患者,醫 院也很無奈。
采訪中多位生殖專家均表示,“試管嬰兒”技術是一種治療手段,它產生的“多胎”畢竟不同于自然選擇的多胎,發 生流產和早產的機會比懷一胎要多,胎兒的發育也不如一胎好。因此人為追求多胞胎是拿產婦和胎兒的生命作賭注,很不值得 。更何況,多胞胎的撫育也遠遠比不上撫養一個孩子來得容易。比如潘強就遇上了如此養兒煩惱。值得慶幸的是,在國家相關 規定出臺后,這種煩惱將會逐漸消失。本報記者賈詠(注:潘強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