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六個方法,科學阻止口欲期寶寶吃手壞習慣
小寶寶吃手是普遍現象,雖然這是寶寶探索外界事物的一種方式,但長期吃手容易養成習慣,過了年齡段還在吃手會對寶寶長相產生影響,尤其是口預期女孩子,改掉壞習慣得掌握方法,科學防止寶寶吃手趕緊來看看。
小寶寶吃手是普遍現象
一、給孩子提供足夠關愛
孩子有時候吃手的行為,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不安,很多家長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忽視了孩子,媽媽在進行母乳喂養的時候,盡量多一些肢體或是眼神的動作,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二、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養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喝拉撒都要照顧周到,而且孩子脆弱敏感,所以家長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心平氣和的對待孩子,孩子才不會有心理壓力,自然就不會有吃手的行為了(微:haoivf)。
三、多陪陪孩子
孩子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也會感到孤獨,父母經常不在身邊,寶寶就會有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所以總是用吃手指來緩解自己內心的不安和恐懼,不管多忙,都應該擠出時間和孩子玩耍。
陪孩子玩轉移注意力
四、用玩具交換
孩子其實很好哄的,他們都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所以父母發現如果孩子有吃手指的舉動時,就用玩具來轉移他的注意力,那么孩子就不會對自己的手指感興趣了。
五、轉移注意力法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最常見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家長在寶寶吃手指的時候可以利用唱歌、肢體動作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能夠讓孩子的思想暫時轉移到你的身上,就會忘記吃手的行為,還能夠增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
六、遮掩法
家長們為了防止孩子吃(微:haoivf)手,可謂是各顯神通,但是有的父母因為采取的方法不當,導致孩子吃手的行為越來越頻繁,很多父母當孩子要吃手的時候就會用衣袖或是自己的手,掩蓋孩子的手,這就是大家說的遮掩法。
吃手是0~1歲寶寶心理發育、感知覺發育、認知發育的表現。寶寶太小了,還不適應出生后的環境,就會用吃手來獲得安全感,讓自己情緒穩定,不緊張。
1~2歲的寶寶吃手,主要是進行引導,不要強烈阻止。但寶寶吃手到2歲以上就需要進行干預, 吃手對于2歲以下的寶寶有很好的心理促進作用,能給小寶寶帶來安全感、歸屬感,還能減輕緊張情緒、對抗孤獨心理,是非常必要的行為。
1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進行引導
但2歲以后,寶寶吮吸手指的行為會逐(微:haoivf)漸消失,因為他需要用手去嘗試其他更有趣的事,如果一直改不了吃手的習慣會影響寶寶的面部肌肉發育,牙齒發育,導致變丑,有些寶寶經常吸吮手指,還會導致手指紅腫開裂、經常吸吮的手指比其他手指小,或者患上面部口水疹等情況。如果寶過了2歲還吃手,家長就必須要幫助寶寶做口欲期的過渡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