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調,進周,囊胚……這些試管嬰兒助孕術語你都懂嗎?
“試管嬰兒”,相信大家對它一定都不陌生,它是專業術語稱“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俗稱,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分別將夫妻雙方的卵子與精子從體內取出后置于培養基中,精子和卵子結合,發育成胚胎后,再將其移植回母體子宮內,以達到受孕目的的一種技術。雖然大家有所了解,但在試管嬰兒助孕治療過程中,常常會聽到醫務人員說到一些專業術語,大家可能會有些不解。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詳細解析。
請注意它讀“jiànɡ tiáo jie”。醫生會根據每位準媽媽的身體狀況來制定相應的方案,但是,不是每位準媽媽都需要降調節治療。眾所周知,在一個月經周期內通常只會有一個優勢卵泡發育成熟產生卵子,這個卵泡的生長會抑制其他卵泡的發育。(好孕熱線:19136249486)但是對于試管嬰兒來說,一顆卵子往往是不夠的。因此為了能夠同步獲得多個(適量)卵子,就要抑制優勢卵泡的發育,讓其他的卵泡也能有機會發育長大,這時候就可以通過降調節來進行處理。同時,也能控制內源性黃體生成素的峰值出現,避免自發性提前排卵。
從您開始使用促排卵藥物或在主管醫生處開始B超監測,即意味著您已正式進入試管嬰兒的周期治療中,簡稱“進周”。進周后,您有任何疑問都無需掛號,均可在B超監測時或線上微信咨詢您的主管醫生或責任護士。
即藥物控制性促排卵治療,平均用藥8~15天。指通過促排卵藥物的治療,使一個周期內較多個卵泡同時生長、成熟,以便獲得一定數量的卵子,一般希望回收8~15個卵子。醫生會根(好孕熱線:19136249486)據每位準媽媽的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案和藥物。在促排過程中,也會根據您的內分泌檢測值及B超監測情況及時調整用藥劑量或用藥類型, 以期望達到最佳的促排效果。當卵泡發育到18mm左右時,抽血和B超監測的頻率將增加。
B超監測是促排卵過程中監測卵巢對促性腺激素反應的一個重要手段,可監測卵泡數目和卵泡大小,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形態等,并可及時發現卵巢囊腫及輸卵管積水等異常情況,并針對性進行處理。因此,及時了解卵巢對促排卵治療的反應,對指導后續治療和個體化方案調整有著重要作用。
“我為什么又要抽血呀!可以不抽嗎?”我來告訴您吧!性激素的測定能夠提供比較確切的診療依據,對于觀察卵巢反(好孕熱線:19136249486)應、預測妊娠結局等起重要作用。
FSH(卵泡刺激素)是卵泡發育必不可少的激素,它的生理作用是直接促進卵巢內竇前卵泡及竇狀卵泡生長。FSH值過高,常見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綜合征等。 E2(雌激素)水平與卵泡數及卵泡大小呈正相關。月經期E2水平低,使用促排卵藥物后,多個卵泡生長發育,E2水平逐漸上升。此刻,它代表卵巢對控制性促排卵治療的反應程度。
P(孕酮)在促排過程中,募集的卵泡數量較多,P水平略有升高,子宮內膜可能隨之發生改變。若卵泡期P升高過多,則使其種植窗口期提前,因此必要時需抽血查P動態觀測P水平。
在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卵泡長到一定階段,我們需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或促性腺激素釋放(好孕熱線:19136249486)激素類似劑促進卵母細胞最終成熟,這是試管嬰兒促排過程中最后一步,也是較為關鍵的一步。因此醫生需要根據您的性激素水平及B超監測情況等多方面因素來確定打夜針的時間。為什么要晚上注射,因為通常注射針后35~36小時行取卵術,而取卵術在白天進行,從而打針的時間就在晚上了,也就俗稱“打夜針”。打夜針的時間精準性很重要,所以請各位小主千萬要準時注射!
胚胎根據不同發育時期分別稱為“卵裂期胚胎”和“囊胚”
我們先了解一下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的區別,如下圖所示。卵細胞和精子受精以后受精卵就會開始分裂,逐漸發育形成為胚胎。卵裂期胚胎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取卵后第3天(D3)胚胎,一般能發育到4~8個細胞。胚胎繼續培養,(好孕熱線:19136249486)發育至取卵后第5天或第6天,這時胚胎內部開始出現含有液體的囊胚腔,此時已發育到200~300個細胞,這個時期的胚胎就稱為囊胚。我們所說的囊胚移植就是指該階段的胚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