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生育,大招來了!別說二胎,三胎、四胎都放寬條件啦!
據“遼沈晚報”報道,遼寧省人大常委會7月29日審議了《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省衛生健康委作了“關于《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的說明”。
遼寧省發布鼓勵生育新政策
?明確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子女”
修訂條例明確: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子女。對生育兩個以內子女的不實行審批,實行免費登記服務,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實施“有條件三胎”甚至“多胎”
條例明確——再婚(不含復婚)夫妻婚前共計生育(含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婚后又生育一個子女的,經批準可以再生育一胎。再婚夫妻婚前共計生育兩個以上子女,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經批準可以再生育一胎。夫妻生育兩個子女,有一個以上子女經鑒定為非遺傳性殘疾的病殘兒時,經批準可再生育一胎。
“再婚夫妻婚前共計生育兩個以上子女,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經批準可以再生育一胎”,這個規定意味著可以“有條件三胎”甚至“多胎”。
?婚假、產假均可以大幅延長
在婚假方面,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
符合本條例規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增加產假60日,配偶享有護理假15日。
休假期間工資照發,福利待遇不變。
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依法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減輕二孩家庭負擔,擬對入托入學給予補貼
修訂草案提出,減輕生育二孩家庭負擔,結合本地實際,對生育二孩家庭予以支持,并對其入托、入學給予適當補貼。各級政府應當建立生育支持、幼兒養育等配套政策,合理規劃配置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滿足新增人口的公共服務需求。
修訂草案提出,鼓勵企業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工作時間及必要的便利條件。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應當主動創造便利條件,積極支持婦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崗位。
?降低“罰款標準”,超生交0.3倍社會撫養費
修訂草案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子女,按照子女出生上一年度本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純收入的0.3倍,對男女雙方分別征收社會撫養費。
眾所周知,中國的人口紅利期已終結。結婚率、生育率不斷下降,實施全面二胎都無法阻止;跨省流動民工的人數,近年來也出現了見頂回落。在經濟發達的東南地區,普工短缺成為長期普遍存在的現象。
2017年各省市常住人口出生率
上圖是2017內地31個省市區出生率排名,可以看出東北三省和三大直轄市墊底。
三大直轄市出生率墊底,意味著“經濟越發達,生育欲望越低”。這幾乎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共同現象,有人認為跟房價高企有關。這當然不無道理,房價肯定是比較有效的“避孕藥”,但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不僅正在成為“房奴”,還在成為“機奴”或者“網奴”。互聯網、電子游戲創造的虛擬世界太精彩,而現實生活壓力又太大,于是大量的時間被花費在虛擬社交平臺、短視頻和電子游戲方面,生孩子、養孩子的欲望自然降低。
總之,年輕人越來越重視個人的自由、幸福,而把生養孩子當做沉重的負擔。
至于東北三省的出生率墊底,跟早些年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徹底有關。到了最近這些年,年輕人大量流失去了南方,老齡化日益嚴重,生育率當然就降了下來。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遼寧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為負,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為:-0.42‰、-0.18‰、-0.44‰、-1.00‰。
各省市出生率排行榜
上圖是2018年部分省市的出生率,整體比2017年下降了不少。最大的變化是“生育冠軍”山東人也扛不住了。但海南卻因為“下降不多”,反而成為了冠軍。海南生育率為什么相對較高?因為很多東北年輕人去了海南。
人口到底是“資源”還是“負擔”,我們的認識在過去幾十年里發生了巨大變化。計劃經濟年代民企基本消失,生產力被抑制,城市里就業崗位不足,城鎮化無法推進,大量城市里的年輕人在初中、高中畢業后,被迫“逆城市化”進入農村(上山下鄉)。計劃生育和隨后的“延長學制”都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
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生產力被解放,城鎮化一日千里。城市管理者開始把流動人口、增量人口視作重要資源,而不是城市的負擔,落戶門檻不斷降低。到了最近3到5年,城市之間甚至爆發了“人口爭奪戰”。
而在這場“人口爭奪戰”里,深圳、廣州、杭州等“勝利者”不僅僅贏得了增量人口,還讓經濟增長獲得了“強大引擎”。這就給其他城市樹立了一個榜樣。
目前,中國生育率已位于全球較低水平。這將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經濟增長乏力,養老金虧空,中低端制造業過早向外轉移等。
?展望未來,國家可能出臺下列政策,以提高生育欲望:
?逐步放松生育限制,甚至可能完全放開;
?鼓勵生育的力度會逐步加大,有條件的城市可能會把幼兒園納入免費教育;可能會給予多子女家庭低息購房貸款,或者優先享受政策住房的機會等等。總之,必須跟房子掛鉤,才能產生實際效果。
縮短學制,給女性充足的生育時間。之前的延長學制,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現在人口紅利結束了,中小學長達12年的學制,至少應該壓縮到10年。
但由此可能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比如女性在職場中地位會下降,尤其是中小企業、民企會越來越不喜歡接收女性員工等。
此外,未來的高房價和鼓勵生育政策,最終可能產生這樣的格局:
三四五線城市的居民負責“制造增量人口”,然后輸送到一二線城市。而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則專注于事業、理想,生育欲望長期低迷。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抽血——造血”功能長期共存。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人的生育欲望能重新振興嗎?未來人口趨勢會對樓市產生怎樣影響?我的看法是:
?現代化是最好的“避孕藥”,中國大多數民族(尤其是漢族)的生育欲望會不斷降低,各種鼓勵政策只能延緩一下,無法扭轉。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所以未來人口不是大問題,只是經濟增長可能會被人口增長乏力拖累。
?深化改革開放,釋放民間活力,通過科技進步來解決人口增長乏力的問題,是未來的重要選項。所以,中國必須大膽地往前走,融入主流世界,不斷讓自己進步。
?人口紅利的終結,意味著只有少數城市的不動產有長期價值,就是我一直說的“有顯著人口增量的、高級別城市,及其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