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1歲女童誤服降壓藥身亡,背后是家長危機意識的淡薄
近幾年來兒童誤服藥物的事件頻發,就在前幾天佛山順德北滘就發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一名女童誤食用了奶奶的降壓藥,又因為家長危機意識的淡薄沒有及時送醫,最終女童不幸身亡。
1歲女童誤服降壓藥
廣東佛山一名1歲女童在奶奶不注意的情況下,誤服了奶奶半瓶的降壓藥。幾經轉折,女童才送到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此時距離孩子服藥的時間,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最終,女童經搶救無效后不幸離世。
女童搶救無效離世
據悉這名女童誤服的藥物名為硝苯地平,是一種降血壓的藥物,因為這個藥物表面有糖衣,外甜內苦,小孩可能把藥片當糖來吃。所以孩子吃了近40粒,最終等這個藥物發揮作用后,導致了血壓下降,出現休克。
也因為奶奶沒有相應的急救意識,并沒有采取催吐和盡快送完醫院搶救,反而慌亂中的奶奶未及時送醫救治,而是先給女童母親打電話,等到送院搶救時,藥物已經被孩子吸收,于是誘發的長時間休克導致缺氧、缺血,最終導致心跳停止,大劑量和未能及時就診是主要原因。
女童誤食的硝苯地平
其實這樣的案例可不是個例,尤其近幾年來小兒誤服藥物事件程上升趨勢,大多都是因為家長危機意識的淡薄,不具備居家用藥安全常識,同時孩子誤服藥物后也沒有相應的急救知識。
孩子誤服異物案例
2020年3月11日2歲女童果果誤食降壓藥,奶奶采用正確的方法給果果扣喉催吐,隨后在馬上送醫搶救,最終因為處理得當搶救及時,好在有驚無險; 2019年12月3日河南社旗縣朱集鎮一幼兒園4名幼童因誤食老鼠藥中毒。事因一幼童把老鼠藥帶到幼兒園,與多名同學分食,幸好緊急送醫最終脫險; 2018年貴州一名1歲男孩因為誤食瓜子吸入氣管,不幸離世...... 2017年中山11個月大的嬰兒誤食蚊香片,出現急性意識障礙。起因是,寶寶的奶奶一個人帶兩個小孩,蚊香片放在電視柜的下層,寶寶自己爬過去拿來吃。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好奇心強、好動,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又缺乏判斷力,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提高自己這方面的危機意識,要保管好藥物或毒物,避免造成小兒誤服而致中毒。
孩子誤服藥品的事件并不少見,但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很幸運的平安無事,因此在日常家長不僅要提高危機意識,還要學習一些幼兒誤服藥物的急救方法:
幼兒誤服藥物應及時送醫
1、首先家長要快速判斷孩子誤食的是什么藥,吃的數量有多少,從而針對藥物種類緊急處理,比如類似上述案例誤服的降壓藥等普通藥品,家長第一時間要幫孩子催吐,這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能迅速排出孩子胃里的毒物;
2、簡單的出來后,馬上將孩子送往醫院進行相應的治療處理,同時還要帶上孩子誤服的剩余藥品及藥瓶包裝。
誤服藥物處理流程
除此之外孩子誤服異物也需送醫,比如被兒童誤服的東西包括硬幣、藥品、電池、紐扣、玩具等,切勿自行處理以免對寶寶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
一旦發現孩子誤服藥物,正確處理的原則是:迅速排出,減少吸收,及時解毒,對癥治療。 首先,盡快弄情什么時間,誤服了什么藥物和大體劑量,為就醫時提供情況。不要打罵和責怪孩子,免得孩子害怕不說真實情況而誤診。
當然,最好還是能夠“防患于未然”,在源頭處減少類似事件發生:
1、將藥品等妥善安放
日常生活中,藥品最好能夠放在藥箱里面,然后妥善安放藥箱,不要讓孩子接觸到。如果沒有的話,最好要將藥品放在高處。
孩子可能兒童誤服的東西
2、不將藥品稱為“糖果”,誤導孩子
有的家長為了哄孩子吃藥,會把藥品稱為“糖果”,誤導孩子。而孩子一旦相信,就會埋下亂吃藥的隱患。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將藥品稱為“糖果”。
3、不隨便丟棄或者是亂放藥物
有的家長可能不太在意,不吃的藥物隨便就丟掉了或者是隨手將藥品放在其他的瓶子里,而這樣的藥物如果被孩子撿到,容易就會造成危險。
4、定期整理藥箱
對于藥箱中的一些過期藥物,一定要及時清理,這樣既是為了孩子誤服,也是為了避免有的粗心家長給孩子誤服。
除了藥物,家里的一些其他危險物品也要“遠離”孩子,以免孩子誤食。同時,父母還要對學齡期兒童可以給予安全知識教育,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生病時為什么要吃藥,要在家長監護下服藥,也要讓寶寶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