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eb病毒別說什么死不死,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在了解完感染eb病毒的危害后,很多家長難免會恐慌導致產生“小孩EB病毒能活幾年”這樣的疑問,其實兒童感染后并非不可治療也沒有這個嚴重,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治療方法和經歷。
兒童感染eb病毒后治療一般需要2~4周左右
由于eb病毒的傳染途徑非常廣泛,所以除了積極預防感染外,還得針對早期的一些癥狀做出提前預測,只有早發現才能早治療,目前臨床中針對eb病毒的治療如下:
一圖分辨親吻病和流感
由EB病毒而引起的親吻病并沒有特效藥,在沒有引起并發癥的情況下,多依靠寶寶自身的免疫力去戰勝它,但如果已經出現一些并發癥,那么EB病毒治療分為免疫、抗菌、抗病毒這三個部分。
總之eb感染后,目前并沒有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癥用藥,急性期需要臥床休息,繼發細菌感染時可酌情選用抗菌藥物治療。
新生的寶寶抵抗能力比不上成人,會更加容易患上“親吻病”,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善于觀察寶寶們的不適癥狀,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才是保護寶寶的最后一步。
介紹完以上的治療方法之后,可能大多數家長并沒有一定清楚的認識,以下整理了來自網友分享的自家孩子eb病毒治療經歷,以下附上簡化的流程:
初期癥狀為持續發燒
第一天:孩子出現37.6℃的微燒,并沒有過于關注,中午后開始精神變差,體溫37.4℃,于是提前從幼兒園接回家;
第二天:早起寶寶開始高燒,測耳溫40.3℃并且眼皮有點腫,吃了美林后體溫降下來,但精神狀態不好,這一整天就靠美林和泰諾林壓制溫度,還是沒有過于關注;
第一次血常規結果: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都偏高
第三天:孩子持續高燒,眼皮較前一天更腫,于是選擇到社區衛生中心查了個血常規,結果顯示白細胞和C反應都偏高,然后轉到了醫院,觀察肺沒有問題,但扁桃體化膿,被診斷為化膿性扁桃體炎,選擇吃藥先觀察觀察。臨走大夫提醒孩子的血象目前看是有炎癥,但也不排除EB病毒感染。
第四天:孩子癥狀依舊,精神不好開始愛睡覺,于是帶上孩子趕緊去了兒童醫院,然后掛號查血發現兩個指標不太好,于是選擇立即住院治療。進入病房后開始了一系列例行過程:稱體重、抽血、扎留置針頭、做霧化;
第二天血常規結果:淋巴細胞數異常升高
第五天(住院第一天):檢查的腹部說肝臟下移得厲害,于是又完善了腹部b超、淋巴B超、心電圖和胸片等,等血細胞涂片結果出來后明確了EB病毒感染,于是下午增加了抗病毒藥更昔洛韋。血液化驗結果也出來了部分,發現肝功能超標,又使用上了維生素C、還原型谷胱甘肽等;
第六天(住院第二天):在確定是EB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后,治療辦法也不復雜:頭孢曲松消炎,更昔洛韋抑制病毒復制,維C和谷胱甘肽修復肝功能。
血液檢查指標異常增多
最后的過程就是每天輸液(中午頭孢曲松+更昔洛韋+維生素C+谷胱甘肽,半夜一次更昔洛韋)、早晚洗鼻(娃呼吸不暢,后檢查腺樣體有一些肥大,用了孟魯司特鈉和內舒拿之后基本緩解)、霧化三次,孩子的癥狀逐漸緩解,一天一天在好轉:燒退了,精神狀態好轉,食量也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