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一次收獲9顆囊胚,胚胎培養的魔鬼細節在這里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一個大齡姐姐的案例。M女士來到日本英醫院的時候,已經42歲了,在最近的一次的微刺激方案中,取卵12顆,采用pizeo-ICSI的受精方式,其中有10顆卵子成熟并順利受精分裂,最終培養9顆囊胚!
不過M女士并不是一開始就很順利的。她在國內第一次拮抗方案“顆粒無收”,來到日本英醫院以后,醫生為她調整為微刺激方案,果然第二次第三次進周時都有不錯的成績。
下面是M女士進周記錄
1、2018年9月國內進周,拮抗方案,采卵10顆,很遺憾都沒有發育到囊胚。
2、2019年轉戰日本英醫院,8月進周,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及時調整了方案,采用微刺激方案,采卵10顆,4顆囊胚,2顆通過了PGT篩查。
3、2019年12月在英醫院第二次進周,微刺激方案,采卵12顆,9顆到達囊胚。正在等待PGT結果。
從全軍覆沒,到一次收獲9顆囊胚,三次取卵的獲卵數量差不多,但是養囊結果一次比一次好,這也印證了實驗室技術對胚胎培養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每個生殖中心的促排方案和用藥并沒有太大差別,重要的在于精子卵子取出后如何培養。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可能影響受精卵分裂。
不過,要用一兩句話把胚胎培養的技術特點講清楚,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日本的匠人精神有時候需要細細品味,畢竟天使在想象中,魔鬼在細節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日本英醫院的培養室,看看哪些原因會讓受精卵中途掉隊,而培養師又在做些什么幫助他們闖關呢?
精子和卵子的生命只有24-48小時,如果Ta們沒有受精結合,就會走向凋亡。
如果Ta們相遇并且結合,新的受精卵就被賦予了生命力,細胞開始分裂生長,成為一個新的生命。
是的,從受精的那一剎那,神秘之門就被開啟了。
這顆攜帶著新的遺傳密碼的受精卵,從一個受精卵開始倍數分裂。Day1分裂為2細胞;Day2分裂為4細胞;Day3分裂為8細胞 ...... Day5-6分裂為多細胞囊胚,然后會被放入子宮植入孵化或暫時凍結起來。
胚胎是住在培養室里的。
日本英醫院的培養室保持24小時恒溫恒濕超凈,18臺大型受精卵培養器全天候工作,24小時Timelapse系統及人員監控,溫度、濕度、氧氣濃度、氮氣濃度等每一項,都是有經過反復校對的標準的。
英醫院的培養師團隊由約50名遺傳學博士、碩士組成,每一位培養師都需要經過4年的訓練才能從事臨床實際操作。
下圖就是日本英醫院培養室的一個操作間,這里在培育的胚胎細胞,未來會成為一個個新的小生命。
下圖這些方形容器就是胚胎居住的小區,為了減少每次開箱對胚胎的影響,每個培養箱只存放兩人的胚胎。
這是胚胎住的房子——培養皿,看起來像隱形眼鏡盒,里面放著培養液。在日本英醫院必須經過3位以上的培養師核對后才能加入培養液。
在日本英醫院,有一個特別的規定,每次培養師拿培養皿的時候,必須是用“右手托底,左手扶上”的方法,確保胚胎在移動過程中萬無一失。這些微小的細節都是養囊成功率的保證。
培養師需要觀察或操作的時候,會把培養皿取出來。日本英醫院的檢卵、受精、對胚胎的觀察等操作是在下圖這樣特制的類似新生兒保育器的操作箱中進行。該操作箱是由英醫院的創始人鹽谷院長在嬰兒恒溫箱的基礎上自主研發而成,箱內恒定37度,接近人體體溫,并嚴格控制二氧化碳及氧氣的比例,創造出一個模擬子宮的優良環境,更加有利于胚胎的發育。
胚胎培養成功后,如果不是移植鮮胚,就會被凍結和存儲在液氮罐里成為凍胚。日本英醫院會把這些胚胎專門放在有特殊加固的抗震房間中保存。這樣的保存方式,胚胎保存20年之久也是毫無問題的。
培養液是胚胎生長發育的載體,也是胚胎營養的來源。
胚胎培養液的主要成分是水鹽類能量物質、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等,這些成分組成模擬了胚胎在母體內發育的環境。它的酸堿度滲透壓營養成分能量物質等,每個參數對于胚胎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把受精卵往水里一丟就完事?可沒有那么簡單哦。
受精卵會新陳代謝不斷產生廢物,而且不同成長階段的胚胎對培養液的要求不一樣哦!在8細胞之前用丙酮酸和乳酸進行代謝,8細胞之后則需要更多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所以及時更換培養液至關重要。
它們可不好伺候啊!培養師苦笑中......
整個培養過程中培養師需要連續性調整培養液的成分并及時更換掉廢液。除了連續型培養液,還會用到鈣離子增強、采用微電擊増強分裂等操作,培養師就是胚胎的保育員。
此外,每次胚胎培養成功之后,培養師還會把這些培養液收集起來,為將來進行SEET法移植做準備,因為培養液中含有一部分胚胎代謝組織,對子宮內膜可以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更加有利于胚胎著床。
胚胎發育過程中需要及時監測,以便對發育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干預處理。過去,培養師只能通過有限的幾次將發育中的胚胎從培養箱中取出來,來觀測判斷胚胎的發育狀況。現在有了Time-lapse培養系統,通過延時攝像技術,可以將胚胎幾天的培養過程濃縮到數分鐘內的視頻中,不需要將胚胎取出觀察。更加保證了胚胎發育環境的穩定性,減少接觸外部細菌的機會。
這是Timelapse系統對受精卵從16小時到106小時的監測照片:
通過Timelapse系統,培養師可以靜態觀察,也可以對生長過程進行多位點觀察和動態觀察,從而更準確的判斷胚胎的發育潛能,及時做出干預,比如處理受精以后的單核、多核現象等。
這么可愛的問題拜托不要到日本英醫院問哦。在日本如果有1例胚胎差錯就屬于嚴重醫療事故,醫院就要關門了......
日本英醫院已經實施了全程條形碼匹配,從患者帶的手環、培養皿、精液調整器,所有的環節都是人工和電腦雙重識別,從而杜絕了由于人工失誤造成錯誤的可能性。
看到了這些強大的實驗室技術加持,就不難理解囊胚培養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日本英醫院,有80%的患者選擇培養囊胚,而且在患者平均年齡39歲的情況下,英醫院的平均養囊率達到50%。
綜上,除了患者本身的情況以外,胚胎培養結果與醫生的方案制定、生殖中心實驗室技術水平都是息息相關的。希望大家綜合評估適合自己的方案以及生殖中心,找到最順暢的尋寶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