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成功率越低!解讀被過度吹捧的“試管嬰兒成功率”
大多數做試管嬰兒的姐妹往往會異常的關注某某生殖中心的“成功率”,在選擇上更多的傾向于“成功率高、周期數多、醫院大”的生殖中心,然而卻不知道“成功率”背后的故事。
做試管嬰兒別盲目看重“成功率”
成功率,一直是試管嬰兒醫療機構推廣宣傳的重點,動輒70%、80%的成功率,讓渴望抱娃的男男女女心動不已。但是在醫生看來,成功率的概念被過度夸大和誤解了。
國內國外試管成功率正被肆意夸大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的是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是怎樣算的?成功率有哪些指標?怎樣才算試管嬰兒成功?哪些因素影響對試管嬰兒成功率的計算?而這個里面可是有大大的學問。
“成功率高還是低,要看你怎么算。”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朱依敏教授介紹,有些輔助生殖機構將病人“篩”過一遍,留“優”剔“劣”,這樣成功率自然提升了。
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有多種定義和計算方法
而臨床中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有多種定義和計算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一種“臨床妊娠率”是按每次移植胚胎后的妊娠數來計算的。
臨床妊娠次數/移植周期數×100%,只按每人一次懷孕計算,即使懷的是雙胞胎也按一次計算。比如一個生殖中心一段時間內(如1年)做了1000周期(次)的胚胎移植,其中有520周期臨床妊娠,則每移植周期的臨床妊娠率就是52%,這就是我們最常說的成功率。
年齡影響卵子質量和數量
計算成功率通常以移植周期為分母,即患者做了試管嬰兒之后,有胚胎移植回子宮,才會被統計計算。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根本沒移植機會,例如卵子不受精,胚胎不分裂,或胚胎染色體異常等,這些有些機構根本就不會被納入統計在內,“成功率”自然高。
除此之外,年齡也是成功率統計的參考維度之一。通常認為女方35周歲是卵巢功能的分水嶺,之后卵巢功能每年都會有明顯下降。因此,統計成功率分組時,女方年齡會被細分為:35歲以下,35~37歲,38~40歲,41~42歲,43~44歲,44歲以上。
試管嬰兒成功率的判斷和分析要結合具體情況
“30歲的成功率和40歲的成功率肯定不一樣,但是有一些輔助生殖機構,會混淆年齡界限,籠統地談成功率。”朱依敏教授指出,試管嬰兒成功率的判斷和分析要結合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過分吹捧輔助生殖技術的成功率,忽視患者的年齡、疾病史等個體因素,卻讓有些患者盲目行動,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落得失敗的結果。
無論病人還是醫生,追求高成功率,似乎合情合理。但僅僅一個“高”字并不是全部,安全的高成功率才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而消滅“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后的單活胎分娩率才是安全的試管嬰兒治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