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擠痘痘,這幾個小傷口處理不當會引起敗血癥 ,別不信
說到“敗血癥”,總是逃不過和新生兒捆綁在一起,一個寶寶想要健康成長,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女性在懷孕期間如果稍不留神,可能就和敗血癥糾纏上了。
敗血癥是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的一種疾病,發病率約為0.014%,但占新生兒7天內死亡的30%以上,而出生體重低于2500g的新生兒,敗血癥發生率是體重正常新生兒的5倍!
一、新生兒敗血癥有哪些癥狀?
50%以上的新生兒敗血癥在出生后6小時內,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主要表現在以下8個方面:
吃奶少:患上敗血癥的寶寶吃奶量明顯減少、吃奶時間短,并且吃奶時吮吸力小,容易嗆到或者出現嘔吐的癥狀。
哭聲小:有敗血癥的寶寶很少哭鬧,即使哭,也只是小聲哭幾聲就停止,聲音就像小奶貓一樣。
體溫低:有敗血癥的寶寶體溫通常是不正常的,體溫會比正常體溫低,通常是在35.5度以下,甚至會出現四肢變冷的情況。
少活動:患上敗血癥的寶寶很少活動,肢體的肌力也不像正常寶寶那么有活力,四肢或是全身都是軟綿綿的。
反應遲鈍:在同等的刺激下,有敗血癥的寶寶不會出現正常寶寶一樣的反應,比如眼球不會隨著物體轉動,常常是精神不振或是昏昏欲睡的狀態。
體重不增:患上敗血癥的寶寶體重很難增加,并且比正常寶寶的體重下降得快,通常會超過正常范圍。
黃疸不退:正常的寶寶黃疸消退時間一般在出生后10-14天,早產兒會稍慢,但患有敗血癥的寶寶,黃疸消退時間會延遲,甚至有些敗血癥的新生兒黃疸消退后又會出現。

休克:新生兒敗血癥嚴重時會出現休克的癥狀,面色呈現死灰色、呼吸驟停、血壓下降,除了這些以外,還可能出現合并肺炎、骨髓炎、腦膜炎等情況。
敗血癥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如果新生兒出現某些無原因的不正常現象,一定要及時就醫,以防病情進一步發展。那么,敗血癥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新生兒患敗血癥的概率更高?
二、敗血癥是怎么產生的?
敗血癥是指細菌或是真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血液循環系統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而新生兒敗血癥就是指在新生兒時期患敗血癥。
引起新生兒敗血癥的病原菌有很多,目前在我國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呼吸機和廣譜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增加了敗血癥的幾率,而新生兒免疫功能較差,使他們成為最容易感染敗血癥的群體。
新生兒感染敗血癥的途徑分為三種:產前如果媽媽有感染性疾病,會通過胎盤把細菌或是毒素傳染給胎兒,這種情況下,一般新生兒出生48小時內就會有敗血癥的癥狀出現。
新生兒肚臍部位是細菌最容易入侵的途徑,并且新生兒感染敗血癥也跟母體有關,也就是說,新生兒敗血癥有可能是胎兒期就已經感染了。

其次,難產、胎膜早破、生產時間過長等導致羊水污染,也會增加胎兒感染風險,進而發展成敗血癥。
而如果在生產過程中胎兒皮膚有破損或是消毒不完全、助產方式不當等,都會使細菌從皮膚或是黏膜破損處進入體內,從而導致敗血癥的發生。
另外,新生兒的免疫功能較差,如果身體有某些局部的感染沒有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也會發展為敗血癥。
除了新生兒,成人也會患敗血癥,值得注意的是,敗血癥很多是因為一些小傷口處理不當引起的。那么,有哪些小傷口處理不當會引起敗血癥?
三、小傷口處理不當會引起敗血癥
江蘇省人民醫院29歲的麻醉醫生高蘇麟在去世前一個多星期突發牙疼,隨后迅速進展為敗血癥,并且誘發多器官衰竭,最終不幸離世。
不僅如此,據報道,2012年,廣東一位15歲女生因為擠痘痘,導致顱內感染,出現敗血癥,生命垂危。由此可見,敗血癥的開始,其實都是源于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些小事,因此在平時要注意一些傷口的處理:
給寶寶挑“上皮珠”:“上皮珠”就是民間說的“馬牙”或“板牙”,白色米粒大小,數目不一,是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分布在寶寶的牙齦或是上腭兩旁。
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不好的現象,會用針挑破,但其實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寶寶的口腔很脆弱,嬌嫩的黏膜下有豐富的血管,加上寶寶免疫力較低。
一旦口腔黏膜受損,很容易感染細菌,嚴重的話會導致敗血癥,危及生命,事實上,寶寶的“上皮珠”不需要處理,一般數周后就會自然消退。
使用衛生棉條
目前很多女性為了方便,在月經期會使用衛生棉條代替衛生巾。的確,衛生棉條彌補了衛生巾的不足,但使用衛生棉條會增加感染敗血癥的風險。
主要是因為月經期的出血是子宮內膜脫落引起的,也就是說子宮內是有“傷口”的,而衛生棉條在塞入時會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因此衛生棉條“傷口”進入到血液內就會釋放毒素,引起敗血癥。

擠“三角區”的痘痘
臉部的“三角區”有豐富的靜脈,并且沒有靜脈瓣,也就是說,“三角區”的血液無法反向回流,一旦感染,細菌隨著血液流向顱內,很容易引起顱內感染,從而出現敗血癥,危及生命。
傷口處理不當
如果身體有傷口沒有及時處理或是處理不當,就會給細菌或真菌進入體內的機會,如鐵釘刺傷,可能會感染破傷風桿菌,如果只是在傷口貼創可貼,這種情況往往給細菌繁殖制造了有利條件。
因為破傷風桿菌屬于厭氧型菌,在氧氣少的環境繁殖更快,導致破傷風,而破傷風就屬于較為嚴重的敗血癥。
免疫能力低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敗血癥,比如新生兒、小孩、老人、長期營養不良或是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但是,發生感染并不代表一定會發展為敗血癥,取決于致病菌的強度,也跟個體免疫力有關。
所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是預防感染敗血癥的關鍵,當身體出現異常癥狀,及時就醫。尤其是發生感染時,正確處理,防止感染惡化,引起敗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