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相“髓”!廣西多名志愿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近日,在廣西非親緣定點采集醫院,3名志愿者先后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分別成為廣西第519例、第520例、第521例非親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為患者帶去“生命的種子”和希望之光。他們中,有來自革命老區的駐村第一書記,有跨越500公里回鄉捐獻,還有等待9年最終完成捐獻畫上圓滿句號。
革命老區駐村第一書記用愛傳遞愛
黃先生是一名中共黨員,是百色市某局的工程師,一直從事服務社會發展、保障民生安全的事業。2018年5月,他加入百色市右江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 (扶貧)工作隊,開始駐村工作隊員的工作實踐。2022年4月,黃先生主動請纓加入百色市右江區鄉村振興工作隊,成為右江區某村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
2021年6月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時,黃先生在紅十字志愿者宣傳動員下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好消息很快傳來,2022年10月,黃先生從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自己與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他毫不猶豫就同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他人生命。
黃先生開始調整作息、飲食,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積極配合紅十字會的一切安排。當黃先生來到采集醫院時,他收到了患者母親通過中華骨髓庫轉交的感謝信。尤其當知道患者是個比他女兒小1個月的孩子后,他再一次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感覺冥冥中注定了的緣分,為這個孩子點燃生命之火,為苦難的家庭照亮希望之光。
捐獻成功的黃先生
跨越500公里,志愿者造就大愛之旅
采集室內,小林正躺在采集床上,注射動員劑的疼痛并沒有讓他無精打采、少氣無力,相反,看著體內鮮紅的造血干細胞懸混液被一點點分離出來,他一臉興奮地和大家講述自己的捐獻心路。
捐獻成功的小林
2020年,當時還是柳州某高校的大二學生小林在其中一次獻血過程中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大三時,小林選擇延遲畢業,到廣東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2022年,小林接到柳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初配成功電話,在認真考慮過后,他答應了捐獻。
為了配合捐獻,他結算了在廣東創業的項目,跨越500公里,回到柳州開啟了他造血干細胞的捐獻之旅。
為了能夠達到最佳的捐獻狀態,入院前一個星期小林就積極按照醫囑提前準備,推掉聚餐時朋友遞來的酒杯,保持良好作息習慣,以完美的狀態入院捐獻。
入院后,柳州市紅十字會將患者寄來的感謝信與禮物送到小林手中。患者患病求醫的痛苦與無力、獲知配型成功后的激動與感激,統統化為文字寫進感謝信中。閱讀后,小林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他說道:“這位兄弟24歲就患病,從此踏上了求醫問藥的路,但是他堅持了5年,我只用5天就能救下他,我肯定是要去做的,希望這5天努力的成果能讓他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在采集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前,小林詢問負責采集捐獻的護士能不能多采集一點造血干細胞,擔心患者不夠用,一定要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經過醫生護士評估,由于小林的前期動員效果較好,所以采集當天僅用3個半小時就順利完成了采集,采集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約200ml。
全家支持,熱心男子為9年等待畫上圓滿句號
2013年,石先生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非親緣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第二年,初配成功的消息傳來,他毫不猶豫答應捐獻,積極配合工作人員開展高分辨配型。雖然結果很理想,但是由于患者的原因,石先生未能實現捐獻。那時的他將這份遺憾與難過默默放在心底,從未想過9年后會再次擁有彌補遺憾的機會。
2022年年底,當石先生再次接到柳州市紅十字會打來的初步配型成功的電話,他像當初一樣給了肯定的答案。和9年前一樣,石先生把這件事告訴家人,家人給予很大的支持。在石先生入院注射動員劑期間,他的妻兒和年邁的母親輪流到醫院看望他,給他加油鼓勁。
捐獻后石先生與母親合影
采集捐獻當天,石先生的母親也來到病房見證他的勇敢,看著兒子為拯救別人躺在采集床上,她笑著說:“他從小就是一個老實善良的孩子,也是他哥哥的‘跟屁蟲’,在哥哥的影響下,他自己也開始主動去獻血。無論是無償獻血還是捐獻造血干細胞,我們全家人都很支持他,雖然我們老一輩不是很了解這些東西,但是他和我們說可以救人性命后,我們也同意了,畢竟救人要緊。”
母親陪伴石先生進行捐獻
石先生在入院后還收到許多朋友和同事的關心和關愛,他們還詢問如何加入中華骨髓庫,都表示想貢獻一份力量。石先生說:“之前沒能成功捐獻,沒能幫到別人,我覺得很遺憾。這次有機會再次幫助別人,為我9年前的捐獻心愿畫上圓滿句號,我義無反顧!”
(圖片來源于百色市紅十字會、柳州市紅十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