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體系?
2022年12月5日,“健康中國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一講開課。首期講座邀請到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健康中國研究院院長梁萬年教授作了題為“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的報告。
梁萬年教授的講座主要圍繞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的內涵、現有體制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以及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所面臨的挑戰與思考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展開。
首先,梁萬年教授認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的內涵包括:第一,這個體系是以健康為中心的。第二,這個體系是急慢分診、上下聯動、防治結合的。第三,這個體系是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力量辦醫協同發展的。它最終目的是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的、全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
其次,梁萬年教授提出,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關鍵要實現七方面的轉變。第一,在服務體系方面,要真正的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第二,在服務理念方面,要從現在主導的治愈醫學轉向照顧醫學。第三,在個體服務決策方面,要從過去供方(醫務人員)主導的決策轉向供方、需方(病人及其家屬)共同參與式決策。第四,在醫患關系方面,要從短暫的、不連續的、非責任制的模式,轉向長期的、連續的、責任制的醫患關系。第五,在服務模式方面,要從單向的干預或治療,走向綜合式的健康管理。第六,在支付機制方面,要從傳統的按項目付費的后付制,轉變為按人頭、按病種付費的打包預付制。第七,在監管考核方面,由根據過程來進行考核和評價轉向以健康結果、健康水平為考核導向。
再次,梁萬年教授創新性地歸納了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的三大關鍵詞:強體、延伸、融合。
第一個關鍵詞是強體,即強化已有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醫療衛生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在醫療衛生體系強體方面,要深化公立醫院的改革,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推進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打造上下聯動、急慢分診的醫聯體,促進優質資源合理分配。
他強調,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發展得高質量,高質量并不是一刀切式地要求所有醫院在技術水平上都是統一高標準,而是要滿足三個“符合”:第一要符合醫院自身發展的功能定位;第二要符合所服務區域老百姓的衛生健康需求;第三要符合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促進“三轉變”,實現“三提高”。由規模擴張型轉變為內涵集約型,提高已有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由經驗化管理轉變為科學化管理,提高管理與發展效率。由硬件投入為主轉變為科研投入、人才培養為導向,全面提高醫務人員與患者滿意度。
在公共衛生體系強體方面,要樹立全社會每個人都參與的大公衛概念,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響應、評價、研判等職能。
第二個關鍵詞是延伸。向上延伸,滿足老百姓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向下延伸,滿足康復護理、長期護理、安寧療護等急需性的醫療服務需求。
第三個關鍵詞是融合。一方面要推動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有效融合,真正做到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另一方面,要促進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和環保、體育、文化、旅游、殘聯等各方面實行有效融合,使資源有效聯動。
談到在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時,梁萬年指出,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強調管理體制的變革,任何改革的推進與落地,沒有配套的管理體制做支撐,就無法高效有序開展。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為衛生健康服務系統賦能,不斷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提高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運行效率。
最后,梁萬年總結道:“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的本質目的是盡力滿足老百姓全方位的健康需求,建立一個合理有序的就醫格局,最終使健康中國建設有強大的衛生健康系統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