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試管嬰兒”費用部分減免,釋放了什么信號?
2月底,北京出臺一項政策,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項目價格從180元到5000余元不等,這將為想要“試管嬰兒”的群體提供更多支持。至此,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的省級地區。
“這代表政府支持生育的一個態度?!睆V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見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新的人口形勢下,政府采取了多種做法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愿,這一次北京的做法是瞄準“想生不能生”的群體,希望通過醫保支持的方式,進一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廣東省人口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三育”(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太高,降低了年輕人的生育意愿,北京做法有積極作用,可進一步提振生育率,但不會帶來人口大增,接下來應該會有一些省市跟進,積極探索如何有效用好醫保指揮棒,減輕育齡夫婦的生育成本和生育焦慮。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見橋
多地呼吁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這些年來,面對人口增長的壓力,已有不少人公開呼吁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這一次,呼聲終于落地。北京一口氣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項目類型涵蓋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與培養等多種醫療服務。其中單項價格最高的是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技術,為5050元。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跌至1.3%——進入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行列。這著實讓人擔憂。
導致這一結果,除了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過高等造成的“不想生”“不敢生”之外,“不能生”也是不少家庭面臨的問題。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常委陳運彬曾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國2021年育齡女性的抽樣調查顯示,我國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升了近10倍。2021年,我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為12%-18%。
此時,許多不孕不育夫婦會嘗試尋求輔助生殖技術的幫助。中國工程院院士喬杰的團隊曾經進行了全國范圍內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得出結果——2007年至2020年間,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
劉見橋介紹,“試管嬰兒”技術包括基本檢查、基本治療藥物和輔助生育技術的手術費,單次費用約在3.5萬元,有半數以上的患者需要兩次或兩次以上治療才能成功。
然而,按照目前的醫保政策,不孕癥患者到不孕不育生殖??凭歪t無法享受醫保,只有患影響不孕的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在婦科門診就診時才可以使用醫保??梢哉f,不少嘗試輔助生殖的夫婦承擔了不少心理和經濟的雙重壓力。
“北京還是做了一些示范?!标愡\彬認為,如果可以將部分輔助生育項目納入醫保,還是有望提升育齡群眾的生育意愿,達到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效果。
董玉整認為,這一政策有積極作用,但不會帶來人口大增,在客觀上真正選擇去做輔助生殖技術實施生育的患者,其數量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患有不孕不育的人都選擇做輔助生殖技術”。
限制年齡與次數,減輕醫保壓力
北京雖然率先做出了探索,但目前尚未公布相關細則,民間由此產生一種擔憂——試管嬰兒費用如此高,醫保基金能否兜得住?
對于這一問題,劉見橋建議,可通過限制次數和年齡,保證醫療資源的合理使用,“在香港,政府規定38歲以下的女性可免費做兩次試管嬰兒手術”。
其實,在匈牙利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人工受孕治療同樣存在限制,不過在2020年,匈牙利政府取消了國家資助的人工受孕治療數量限制,消除等待名單等措施,希望以此推動本國人口增長。
相比于輔助生殖的手術費用進入醫保,陳運彬建議盡快調整基本醫療保險項目,對與生育相關的疾病治療給予保障,“針對不孕癥最為常見的影響因素診斷治療,希望無論在婦科還是生殖科就診都可以使用醫保。”
其實,從輔助生殖的全流程來說,還是存在“擠水分”的地方。
劉見橋說,輔助生殖是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在國家推進集中采購的背景下,目前比較容易做出讓步的環節,是在輔助生殖的藥物和耗材上。醫??赏ㄟ^談判方式,批量采購,促使藥企讓利,這樣既能減少壓力,又能減輕病人負擔。
2021年9月,國家醫保局曾公開表示,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醫保部門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支付范圍,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藥保障水平。
在北京明確推動輔助生殖技術入醫保,其他省份會跟進嗎?
劉見橋說,一個政策的出臺跟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相匹配,“不能說單純就福利談福利”,他建議,還可以探索商業保險的方式,“比如推出一款不孕不育的險種,讓已婚人士在結婚前購買,通過眾籌方式解決錢的難題,群體出多點力,個體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董玉整認為,目前已有一些發達省份考慮將輔助生育技術納入醫保,接下來應該會出臺一些詳細政策,減輕育齡夫婦的生育成本和生育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