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政策下,解碼四川“試管嬰兒資質醫院”版圖
網友熱議頗多,或許在正式放開“三孩”生育政策后,大眾終于在關注生育、養育成本的同時,也關注到了生育能力。
據@央視財經報道,隨著近幾年不孕人群的增長,輔助生殖技術正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結婚登記女性的年齡占比中,35歲及以上非最佳育齡婦女的占比正逐年增加。晚婚晚育與不孕不育增加的趨勢也高度重合。目前,我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已經攀升至約12%至18%。
在輔助生殖的各種技術中,目前最主流的一種是“體外受精”方式,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試管嬰兒”。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
輔助生殖技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其背后是千億級藍海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輔助生育市場規模約為354.73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2.9%。
那么在這個板塊,四川的情況如何呢?
全國輔助生殖技術醫療機構536家
四川僅14家
今年6月20日,在四川省醫學會第九次生殖醫學學術會議上,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汝鵬發布了一個重要數據:
全省全員人口數據庫顯示,2020年四川省常住人口中適齡婦女(20-50歲)為2029萬人,按我國每8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不育的統計結果,我省需要接受生殖醫學服務的群眾人數較多,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加之國家三孩政策的開放,高齡不孕人群也將接踵而來,輔助生殖技術是解決生殖障礙、保障生殖健康的關鍵技術。
根據國家婦幼健康司今年5月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全國范圍內,經批準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有536家,其中四川僅14家。
結合全國的人口數量,我們繪制了一張統計圖:
丨 注:數據綜合自國家衛健委、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是指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
從圖表中看,作為人口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四川開展輔助生殖的機構數量卻遠遠低于人口數相近的江蘇、河北等省份,與人口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符。
這或許與四川對輔助生殖技術的嚴格把控有關。2015年,四川曾編制《四川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設置規劃(2015-2020年)》提出,嚴格控制機構數量,避免無序競爭,嚴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商業化和產業化。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省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總數將控制在16家以內。
另外,四川試管嬰兒技術起步慢,首例試管嬰兒于1998年誕生,比全國首例晚了整整10年。
省內輔助生殖技術醫療資源分布
成都排第一
不過,近年在專業技術水平上四川實現了“彎道超車”,至今國內所有能開展的生殖醫學技術四川都能開展。目前四川省共有14家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包括:
丨 注: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夫精人工授精技術、供精人工授精技術均為人工授精
◎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為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
◎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為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
◎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為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
從各家機構技術獲批的進程來看,成都無疑走在最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四川省婦幼保健院較早進入輔助生殖的領域;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二級城市的醫院起步較晚;而自貢、攀枝花、南充等二級城市的醫療機構才剛剛起步。
其中,試管嬰兒的準入壁壘更高,目前全省能夠開展該技術的僅有10家機構,7家均在成都。尤其第三代試管技術起步較晚,且其中涉及到了基因篩選,所以國內展開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醫療機構并不多,主要分布在各省市的頂級醫院。
目前,該技術僅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試運行)能開展。
不同試管嬰兒技術的臨床結局
丨 注:與前兩代產品相比,三代試管嬰兒PGT技術能夠幫助生育困難的夫妻(女方高齡、不明原因反復自然流產3次及以上、3次及以上試管嬰兒植入失敗、嚴重畸精子癥、攜帶單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結構異常等適應癥)進行胚胎篩選,提高試管嬰兒技術的助孕成功率,降低流產率。當然,試管嬰兒技術不能一味追求所謂的“最新”,不存在所謂的遞進關系。
中國最大的私立輔助生殖機構?
未來,未必
準入壁壘極嚴,市場天花板高,增長空間巨大,所以,輔助生殖無論怎么看,都是一門好生意。
值得關注的是,在四川獲批的機構中,錦欣是唯一的民營醫療機構,有媒體稱“成都是中國最大的私立輔助生殖機構所在地”,指的就是錦欣,憑借“僅此一家”的優勢,一路高歌猛進!
不過,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三孩政策已經到來,四川的“輔助生殖機構16家的政策”是否放松還未知。
未來如果松綁,在四川人口數較多的二級城市,比如達州,其大型公立醫院可能會有機會拿到這個資質。與此同時,省內民營醫療對牌照的大力爭取,也可能會加劇市場競爭。
以昆明中英安琪兒婦產醫院為例,醫院于2015年獲得“試管嬰兒”試運行資格,2017年正式獲得運行資格。此后,醫院業務開始開始扭虧為盈。
在國家三孩政策的大背景下,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 素材來源:央視財經、國家衛健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