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背患病兒子一路讀到清華博士,這就是無私的母愛!
廣東恵州的陳斌7歲時確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漸漸手腳無力無法行走,母親便放棄工作背他上學,并逐漸幫他走出了心理障礙,2012年他考入中山大學,后考上清華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讓人不禁感嘆母愛的偉大。
媽媽背患病兒子一路讀到清華博士熱議
陳斌7歲的時候,還是一個活潑調皮的小男孩,可是不小心摔倒一次之后,發現自己起身困難,由于病情古怪,父母帶著他到廣州的大醫院檢查后才發現,他患上了杜氏進行性肌營養不良(DMD)。
目前李惠云和兒子陳斌
期間目前李惠云帶著陳斌四處求醫,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無論多遠,只要聽說有治療DMD比較好的大夫,他都帶著孩子上門求醫,并且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陳斌的學(微信:haoivf)習也沒落下,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勤學苦練帶來了回報,他以高考分數634分,超出一本線49分的成績考上了中山大學心理系,后有考上清華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她的成功不僅是自己意志堅定的體體現,而且也離不開這份無私的母愛。
人們都普遍認為“母愛”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即為兒女享用的來自母親的愛,認真推敲“母愛”的詞義,它貫穿人的一生。
從母親胚胎中未形成的肉體到襁褓里嗷嗷待哺的嬰兒至活潑可愛的兒童再到多情善思的少年以至到不惑之年,母親的愛無所不在,滲透在我們生命的全過程。
母親對子女的付出都是偉大的
“母愛”是來自女人的本性、無怨無悔、神圣純潔、執著無私的愛的總和,也是人類最純潔、最無私、最珍貴的情感(微信:haoivf),每一個孩子無不享受著母親給予的幸福和快樂。
但是,母愛是有分寸、有尺度的,過多過少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條件下,在強調個性發展和獨立人格的教育環境中,母愛與現實教育的要求是有矛盾的,與孩子追求自立的愿望也是有沖突的。
首先,這份愛必須是孩子需要的,比如,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時,便扼制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限制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孩子非但不領情,還會對母親產生怨恨感,所以,孩子是否需要,是衡量母親表達是否適當的一個重要標準。
母親教育孩子方法要適當
其次,母愛是沒有附加條件的,許多媽媽會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愛是絕對無私的,其實不然,如望子成龍的母親,要求(微信:haoivf)孩子成名成家就是一種條件,一旦孩子無法實現父母的心愿,不僅父母會有失落感,對孩子來說更會感到父母是強人所難,并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母親,只有正確把握母愛的分寸,才能化解這種矛盾與沖突,同時讓孩子感受到母愛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