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姐妹都在擔心流產,但保胎切忌盲目
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早孕出現少量陰道流血,特別是受孕困難和試管嬰兒懷孕來之不易的孕婦,一旦出現先兆流產的征兆,更是如臨大敵,拼命使用各種各樣的措施進行全方位保胎,黃體酮劑量一加再加,孕婦及其家人都倍感壓力,心情焦躁不安。懷孕持續了,就認為自己方法得當,在病友中廣為宣傳,最終發生流產了,會找出各種原因后悔不已。流產真的就保得住的嗎?“保”下來的孩子一定就好嗎?
孕期指標監測,規范用藥
我們知道妊娠早期,卵巢上妊娠黃體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通過對子宮蛻膜的支撐,并降低子宮平滑肌的敏感性,抑制子宮收縮從而維持妊娠。同時孕激素還具有免疫效應,可直接參與母胎界面免疫反應,促進母胎耐受,預防流產。妊娠狀態下黃體在孕7~9周時,胎盤取代黃體產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實現黃體與胎盤功能轉換和交接。因此人們擔心黃體期不能有足夠孕激素保護妊娠,常規會應用黃體酮來保胎,其實除了試管嬰兒,早孕期維持妊娠所需的黃體酮量很少。
坊間的保胎方案須謹慎使用
無論是自然受孕或促排卵行輔助生育治療受孕,有20~30%的人群在孕早期出現少量陰道流血等先兆流產癥狀,10~20%會發生流產,這其中僅有極少的人群胚胎染色體正常,是因母體黃體功能不全引起流產的,這類患者使用黃體支持治療保胎療效明顯;從遺傳學角度看有至少50%流產是胚胎因素引起,即胚胎是異常的,流產是自然淘汰的過程,這樣的流產使用黃體酮治療沒有效果,只能延緩流產的時間。
就算這樣的異常胚胎的先兆流產保胎成功,出生的胎兒各種畸形的風險也高,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沉重的負擔。國際上對于先兆流產是否需要補充孕激素是有爭議的,目前沒有充分證據支持補充孕激素可以減少最終發生流產的幾率。
另外即使黃體支持有效,按照自然規律,黃體酮使用到孕70天可以逐漸減少用量,讓胎盤取代妊娠黃體的功能,而不是黃體使用時間越長越好,也不是黃體酮使用越多越好。
總之,保胎需要適可而止,自然界存在“優勝劣汰”法則,不要違背自然規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