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信“黃疸不用治就會好”,又一位寶寶險些丟了命!
寶寶黃疸是很多媽媽都會遇到的情況,俗話說:“十個寶寶八個黃”,于是不同媽媽對黃疸的應對方法不一樣,有的擔心害怕影響到寶寶,而有的心大到隨緣任其自愈,卻不知道不要不把黃疸當回事,否則對孩子可能是致命的傷害!
得了黃疸的寶寶
黃疸能自己消退嗎?有的時候能,而有的時候不能,該干預治療的時候不治療,會讓寶寶陷入危險中。因為掃“黃”很重要,很多人并不明白這些悲劇上演的可能性。
十個寶寶九個黃
湖南一位出生5天的寶寶珊珊,因為家人的一句“黃疸不用治”,險些丟了命。珊珊是37周足月出生的,出生時體重只有4斤,是低體重兒,所以一出生就被收入新生兒科觀察。
在出生后沒多久,珊珊被檢測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俗稱蠶豆病),第二天就出現了黃疸,醫生給進行了藍光照射治療。
進行藍光照射治療的珊珊
但住院治療才剛2天,家人就覺得新生兒黃疸是小事,回家曬曬太陽就好了,于是他們不聽醫生勸告,堅決要求帶寶寶出院。醫生只能再三叮囑回家一定要密切監測黃疸的變化,必要時一定要就醫。
出院后,珊珊的黃疸并沒有慢慢消退,而是越來越嚴重,到出院第三天,珊珊開始不吃不喝,不哭不鬧,家長才帶孩子再次回到醫院。
到醫院后,珊珊被診斷重度高膽紅素血癥、蠶豆病,并伴有嚴重的貧血,她全身皮膚重度黃染,經過檢查,血清總膽紅素達566.8μmol/L,比正常數值高出了一倍多,病情十分危重。
實施新生兒換血術的珊珊
由于同時患有蠶豆病,又沒有在早期及時控制黃疸,僅僅照藍光退黃疸效果已經不好了,醫生只能對珊珊實施新生兒換血術。
換血足足進行了兩小時,珊珊的換血量達300ml,相當于將珊珊體內的血液更換了2遍。換血后的當天晚上,珊珊黃疸明顯減輕,病情穩定了下來,這才轉危為安。
醫生說:大多數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特殊處理,家人觀察觀察,曬曬太陽,多喂奶多排便,是可以控制和恢復的。
生理性黃疸才不用治療
但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黃疸,如果不及時治療,膽紅素會透過血腦屏障導致神經系統損害,甚至會留下神經系統的嚴重后遺癥。包括智力發育障礙、運動發育障礙,聽力障礙等嚴重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寶寶患上病理性黃疸,不能自行在家處理,以免延誤治療導致嚴重后果。
深圳也有一位寶寶,膽紅素達到280μmol/L,但家長認為“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是小事兒”、“曬曬太陽就好了”,強烈要求出院,終止了治療。
病理性黃疸值
出院3天后,孩子身上越來越黃,家長才再次帶孩子去醫院,醫生看到寶寶時,寶寶全身呈現金黃色,活脫脫一個“小金人”,四肢偶爾還在抖動。經檢測,皮測膽紅素值為520μmol/L,抽血測試為518μmol/L,比普通黃疸患兒高了2倍,還有“蠶豆病”!
為了避免孩子情況惡化成膽紅素腦病,醫生馬上給孩子進行換血治療。經過3個多小時的換血,孩子體內膽紅素的含量終于降到了200μmol/L,一周后黃疸終于全部退了下去。本來藍光就能解決的事,孩子最后換了一身血才好,都是被無知的大人給作的。
寶寶膽紅素腦病
浙江溫州一位寶寶,出生3天后面部、身體軀干和手心皮膚都開始發黃,媽媽帶去醫院檢查膽紅素,重度黃疸,需要立即治療。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用治,讓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不顧醫生反對,一家人把寶寶帶回了家。
僅僅過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送回了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dl(毫克/分升),情況已經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保住了。但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新生兒黃疸是個正常生理過程,問題是要留個心眼。面對問題,不要聽之任之,更不要信一些民間退黃疸方法的非科學方法,你是媽媽,你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亂給寶寶用藥,要行事果斷,采取有效干預和治療,最大限度降低人口殘疾,讓孩子健康成長。